第十九章 桑东(1/5)
有句俗语叫做:三步不同景,十里不同天。用在老虎沟这里正是合适不过。所谓老虎沟,据阿德介绍,是为了形容山谷狭窄,老虎都能一跃跳过。一入古道,两岸悬崖峭壁拥挤,山谷间烟雨蒙蒙,仿佛在时光隧道中穿梭一般,飞瀑,湍流,鸟鸣,积雪,经幡,钩织出一幅高原特有的金帛山水,脚踏在光溜溜的赤红色的石板上,耳中仿佛那穿越千年的铜铃声仍在叮当回响,倾诉着一代代赶马人的无尽沧桑。/p
石板道随着山势曲曲绕绕,无尽漫延,路上阿德嘴巴一直未停,似乎要将自己一辈子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于谦一般。从阿德这里于谦得知,其实阿德他们不是老杨所介绍的洛巴族,准确的应该叫博嘎尔部落,这个部落在整个洛瑜地区也算规模不小,估计有上万人,分散在桑东到龙崩山一带的十几个寨子,而桑东最靠近南伊曲,原先只是作为前哨和商埠的存在,只是随着后世与米林交往日渐频繁,且有一座娘娘庙是部落的精神寄托,反而超越龙崩主寨,日渐繁华起来。作为以往的商埠,寨子里大部分人都会说些简单的藏语,甚至有些年轻人,像阿德这样的,还在米林上过学,会说些普通话。他们自己日常交流时并不说藏语,而是自己的语言,但虽然不语言,却至今仍未有文字。/p
桑东位于老虎沟南侧约十几公里处,南伊曲的东岸,但却不能顺着河道直接南下。在山中走了十几公里之后,一座大山横亘在面前,南伊曲由此转入山中,变成地下暗河,而古道则随着山势,向西南方向上山。据阿德介绍,此山汉名叫衣掌山,原先有位北方满族的大人,曾经过这里,仪仗因为山势险阻无法经过,而在此驻扎等待大人返回,因而得名,后来叫着叫着变成了衣掌山,于谦根据时间推测,这位满族大人应该就是清末的驻藏大臣赵尔丰。看来要想到桑东村去,还得翻过这座衣掌才行。/p
两个小时后,才过山顶两个转弯之后,就看到对面山脚下,一条蜿蜒小路的尽头,稀稀拉拉的住着百十户人家的样子,虽然这规模在内地很不起眼,在这里确实像阿德讲的一样,已经是个繁华的存在了。内心中于谦很不理解最初在这里选址居住的人,这里交通不便不说,也没有平原,几乎无法耕种,除了狩猎,坚守在这里实在是无趣。/p
不过话多的阿德很快解开了于谦心中的疑惑。/p
“巴乌先生,您看到了吗,那里就是我们桑东,再过两个小时就可以赶到了,据庙里的法师讲,我们祖上也是住在波密这边的,就是在墨脱一带,只是一千年前不知道为什么,从那里迁走了,一直迁到了西边的拉达克,那里的人容不下我们祖上,一直打仗,没办法了,过了百十年,我们祖上又杀了回来,就把寨子立在了更里面的龙崩,那里四周都是大山,与世隔绝,仅有一条古道通向南伊曲河,我们祖先就在这里修了庙和哨寨,防范别的部落进攻我们,两百年后,我们部落壮大,轮到我们出来欺负别人了,龙德,达东那边的寨子都被我们博嘎尔人打怕了,现在寨子里,有些上了年纪的奶奶,还是那时候抢回来的呢。”阿德说着,一脸的得意。/p
不过这一番话,却让老道提高了警惕,悄悄凑到于谦耳边。/p
“老大,听着这边民风也不怎么淳朴啊,咱那包里有早上刚取的二十万,让他们背着我有点不放心。”/p
“放心,这里人烟稀少,商业也不发达,自给自足惯了,钱对他们来讲废纸一样,倒是要留心你自己,别被留在这里做了上门女婿。”以自己目前的战力,于谦倒不太担心安全问题。/p
“还有啊,老大,以前听说这里居住在山里的少数民族,有些不太好的习惯,要是遇到自己家有倒霉的事,会给陌生人下蛊,希望陌生人把霉运带走,咱们去他们家吃饭时可得小心。”小洋也凑到耳边嘀咕。/p
这一说于谦也担心起来,蛊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体能不能克服,正想对老道小洋交待一下,阿德兴奋的跑过来,“巴乌先生,快看啊,晚上是我们部落的丰收节,你看那是我们村的喇嘛庙,经幡已经树起来了,晚上有篝火会,还有漂亮的供女跳舞呢。”/p
刚才山顶看到了那个庙里有经幡,但整个藏区哪个寺院没有,所以没有多注意。接着据阿德介绍,丰收节他们叫昂德林节,庄稼收获后由村里的老喇嘛确定下日期,全村人从各家端出鸡瓜谷酒,聚在一起无所顾忌的尽情烧烤,狂饮,跳舞,会持续两三天,龙崩山那边的寨子也会来参加,几位族里的长老还会和法师一起祭奠娘娘,这是族里的盛会,今年能邀请巴乌先生参加,全村人肯定会更加高兴的。于谦三人每次来都是悄悄的进山,对山里这些民族不熟悉,不想招惹麻烦,所以也没有深入了解,这次赶上了,更因为三人经过生死离别后的团聚,一商量也决定参加进来。/p
小村落依山而建,穿过村前横跨南伊曲的小木桥,一条青石板路穿过村子通往后面的大山,消失在转弯处。石板路两侧,高高低低各依地形建屋,就地取材用石板一层层垒起墙来,上面搭上木头和阿德所讲的鸡瓜谷的秸秆,这一点与内地山区差不多,于谦老家山里也是这种建筑样式,所不同的是这里门比较小,门槛也高,这点于谦知道,听说是防僵尸的。将于谦引进阿德的家,端上几个酒桶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