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2)
他化名李喜,在军中连连建功,从一个普通的营兵,连升四级,当上了百夫长,甚至在一次边境突击当中,砍下了对方的小头目,得到了上峰的举荐,得以回京参加四年一度的武举。
所谓武举,则是武状元考试,跟文状元并列,每四年举行一次,为大楚王朝选拔人才。
不得不说,大楚王朝对于武举,比大燕要来的重视。
大眼以前太过于重视文状元,几乎都没有设立武试,将领都是直接由上峰推选,或者是从武将之家选拔,其实这样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并不公平。
这也导致大燕虽然国力鼎盛,经济繁荣,但在武力值上,一向不是周边国家的对手,那是打一个云南附属国,也用了三年的时间。
大楚王朝可谓是吸收了这方面的经验,文武并举,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对于武状元,其实跟文状元一样的重视。
而武举,也成为了许多没钱读书的平民百姓的一条出路。
所以到,李鸣钺那个时代,想要从武举中杀出一条生路,甚至,成为武状元,难度一点都不亚于考个文状元。
武状元是由皇帝亲自点选的,一经选中,就会被任命为从四品少将军,或者是御前带刀侍卫,可谓前途一片光明,所以即便是一些武学大家的子弟,都会来参加武举,难度不可谓不大。
而且武举是面向全国的,可暗箱操作的范围比较小,最多就是在初轮,将一些熟人安排到一个比较差的对手,顺利让他过了前面的关,但一旦进入了府试阶段,便再也没有暗箱操作的可能,连想排个好顺序,都很难。
毕竟府试的对手都是从其他乡县脱颖而出的高手,个个都不俗,排到谁还不是一样吗?
所以,武举想要走得远,还是要靠实力。
家世背景这些,在武举面前,反倒是最不重要的。
当然了,你若早有才名,是大家子弟,可能在那些主考官面前,已经有了显赫的名声,再定排名的时候,可能会把你钉得更前一点,尤其是在殿试,皇帝来挑选前三名的时候,可能也会考虑到你的世家,给你更好的名次。
蒋家就是这样的例子,蒋家每隔四年都会选族中最优秀的子弟去参加武举。
而蒋家的这些子弟,也没有让蒋家人失望,在李鸣钺参加武举之前,蒋家人已连续三届夺得武状元了!
这份荣誉,不可谓不惊人,这也是蒋家,能掌控军权的底气!
可李鸣钺却成了这份底气的变数。
在李鸣钺参加的那次武举上,他连过乡试县试,杀入府试,次次名列前茅,最后更是以精湛的兵法演布,成功引起皇帝注意,钦点他为本次武状元。
很快,李鸣钺的真名便被人扒了出来,名字都被人扒出来了,出生自然也不会被人放过。
谁能想到,这人竟然是出自四大家族,以文立家的李家?!
都说天下书生以李家为榜样,天下武将以蒋家为标杆,哪曾想,都是文弱书生的李家,竟出了一位少年武状元!
这着实惊人。
而对于蒋家来说,这个事实更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蒋家以前不是没有弄丢过舞状元这个称号,但终归赢他们的,不是四大家族的人。
虽然不是四大家族的人,就有能被招揽入蒋家的可能,纵使不难,只要保持是个中立派,他们也无所谓。
然而四大家族的人,怎么可能被蒋家招揽呢!
更何况,李鸣钺,以假名李喜,夺得武状元,本应是犯杀头罪的,毕竟冒犯其君,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皇帝并没有治他的罪,也没有革除他舞状元的头衔,只是并没有安排后面应该,安排的官位和差职而已。
皇帝对于李鸣钺的态度,让人捉摸不清楚,一时间,李家对于这个给自己带来荣誉,又带来危机的玄孙,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
蒋家就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了,四大家族的人肯定是招揽不得的,可若不除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安插了别人的势力,就如哽在咽,让人寝食难安。
皇上迟迟没有下命令,既没有处罚,也没有安排,这两家都十分不安。
说到底,四大家族分礼抗停了多年,说他们是皇权之下最大的势力,其实还是不可能没过皇权的,从这件事上,便能够看出,其实皇帝是有意想要打压一下这两个家族的气焰。
毕竟无论是李家还是蒋家,亦或是其他两家,这么多年的发展下来,都有点自持功高,所以皇帝端着这件事情迟迟没有发落,便让这两家,甚至是四大家族,都产生了一些危机感。
四大家族终是嗅到了皇帝的意思,不得不收拢势力,而最后的结果,李鸣钺虽然是李家十分得宠的幺孙,可最后却不得不被家族牺牲,被废去了一身武功,沦为了废人。
直到这一刻,李鸣钺才醒悟过来,在皇权面前,在家族面前,所有的东西都敌不过利益二字,越是大的家族,越没有人情味,是他以前太将自己看重了。
到头来,他才知道,自己一心想要报效祖国的理想,是多么的可笑,大楚帝国,还有李家,根本不缺他这颗拳拳赤子之心。
沦为废人之后,李鸣钺潜心经商,到时给他造出了一番成绩,不过再多的金银对他来说,只不过是数字上的增减而已,临终的时候,面对堆满自己宅院的金山银山,他始终感叹,年少时鲜衣怒马的少年英雄梦没有实现,是他一生的遗憾……
然而再度睁眼,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