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2)
外头人不知道国公府的那点腌臜事,靖王母子却是知道的。
国公爷的继子,可是比李鸣钺还要纨绔上百分,经常动不动就欺负李鸣钺,要不是还畏惧她们外祖家,怕李鸣钺现在都被他们欺负的没边了。
而且他这个表弟,住的院子,也是国公府里最破烂的,自从他懂事以来,就从来没有得到过国公爷的关心,所以才学着他的弟弟,骄纵纨绔,以为学着弟弟,就可以吸引父亲的注意,引父亲的关心。
可他万万错了,一个人的心里没有你,纵使你再努力,也不可能吸引到对方的主意,靖王母子看得清楚,但却不忍心戳破这个事实,怕给李鸣钺带来致命的打击,
所以当年初收到李鸣钺送来的秘密信函之后,他也是吃了一惊,自己这个表弟啥时候变得这么厉害聪明了?
不仅给他献计,给他分析京城里的情况,还说出了许多令他吃惊的计划和打算,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她看着长大的表弟。
还好,经过这一年的观察,他发现自己这个表弟果然是脱胎换骨,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受过刺激之后,一夜醒悟的长大吧。
靖王收回思绪,敲着桌角,笑道,“我还不知道你,整日摆着一张臭脸,见谁都不高兴,冷冰冰的,难得对一个陌生人笑,这个沈公子怕是不简单吧?”
“我有笑吗?”李鸣钺摸摸嘴角,扯出一丝无奈道,“不过表兄,你有一点倒是说对了,那是个妙人,日后若有机会,在举荐给你认识,”
“行,那我就等着表弟把这个妙人介绍给我认识了。”
“好了,咱们不说这些闲话了,进入今天的正题吧,”说着,李鸣钺看了看四周,见着一个茶寮,周围的人,走的差不多了,这才低语道,“表兄,上次我跟你说的那件事,你派人去办的怎么样了?”
说到这件事,靖王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你上次让我加紧收大米,我本以为你只是说笑,等你再次,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我派人去收,却已经晚了。”
“哦?怎么会晚了?我记得我催你的时候,不过是上个月而已,若那时候你赶紧去,完全还赶得及呀,定能收到不少米才对。”
“是啊,那时的确还没有发生蝗灾,可奇就奇在,我派人去南方收米,只收了不到2000斤,实在是匪夷所思,好像有人赶在咱们前头,把米都收走了似的……”
闻言,李鸣钺皱了皱眉头。
靖王却是好奇道,“哦对了,你怎么知道11月底会有蝗灾发生的?”
他当然知道了,其实李鸣钺,早在一年前,就换了个芯。
如今坐在靖王面前的李鸣钺,不再是以前那个国公府的纨绔公子哥了,而是来自于200年后,大楚王朝四大家族,李家的嫡子。
巧的是,两人的姓名都叫李鸣钺。
不同的是,一个是前朝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另一个,则是大楚王朝,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
也就是说,眼前的这个李鸣钺,灵魂来自于200年后。
大楚王朝,其实就是在大燕的基础上,建立的新皇朝。
大燕发展了428年之后,荣极而衰,当老皇帝一死,朝野便发生了动荡,宰相与太子分庭抗礼,后又有农民起义,最终导致大燕覆灭,大楚王朝建立。
大楚吸取了当年大燕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发展农业,开拓疆土,稳定内政,发展了200多年后,政治文化空前繁荣,一度成为大陆上最强盛的国家,没有之一。
版图比之大燕,足足大了1/3,可谓是万邦来朝。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发展到李鸣钺这一代时,京城形成了以皇权为尊,四大家族把守的格局。
李家,则素来把持着文官的风向,编撰于林内阁,以文人自居,自那楚王朝建朝以来,出过六位内阁大学士,三位宰相,3品以上的文官更是数不胜数。
李鸣钺作为李家第八代玄孙,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头有六个哥哥,皆已出仕,所以李家的人对于他能不能有出息,其实已经不抱太多的念想,随他自由自在生长。
偏偏这个李鸣钺从小就聪明伶俐,但却不用在读书方面,都说李家是诗书传家,李鸣钺偏爱读一些,野史,杂记,尤其是一些记载着战争的简史。
甚至有的时候,他会偷偷去买一些兵书来看,这可了不得了,大楚王朝的四大家族之所以相安无事,那是因为,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把持着,互相不允许其他家族干涉。
而相对于军权这块,则是在在另一个四大家族,蒋家把持中,大楚王朝边疆的许多将领都是来自于蒋家,要不然的话就是蒋家提拔出来的人才。
纵使有一些将领,或者在重要位置上担当重要职责的军将,不是来自于蒋家,但那也是保持中立的,或者是倾向于皇权的,至少没人是来自其他三大家族。
因为这是四大家族之间的默契,不允许对方跨过界限。
而偏偏李鸣钺这个最小的玄孙,因为在李家得尽宠爱,所以初时他爱看兵法,看兵书,甚至在家族里偷偷练武,父母都没有太在意和管束,反正是最小的孩子,其他哥哥都已经继承了李家的衣钵,放纵他做个纨绔也是没关系的。
哪曾想,这一放纵,就把这孩子路引偏了,居然吵着闹着要去参军?!
这怎么可能,别说他是四大家族的主支嫡子,便是四大家族的旁亲,也是不能够跨越界限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