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民以食为天(4/5)
而在那些经济殖民地,则是大量供应工业化垃圾食品。那些经济殖民地的优质食品都是往********供应,而工业化垃圾食品则往那些经济殖民地供应。
什么激素催生,几个月就出栏,最求利益最大化的养殖技术都在研究,这些技术就是给经济殖民地准备的。
而在内部,尽管也最求利益最大化,但却是在不使用激素的前提下的,食品也尽量少加化学添加剂。尽管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会导致食品保质期不够长,但可以进行促销,例如食品在一个月内卖不出去,就降价销售。
正所谓病从口入,财团这样的食品供应制度下,老百姓既有充足的营养供应,又没有点名毒食品吃到胃里,自然也就没那么多的病痛,医疗方面也就不用话费那么多钱。
此时的美国财团却是这样想的,因为工业化垃圾食品成本低,利润高,自然也就有钱赚了。而生病了,可以卖药,又能赚上一笔钱。
中国民族财团却是分得很明确,什么样的钱可以赚,什么样的钱不能赚。食品和医疗上的钱可以赚,但是不能赚黑心钱。
正所谓名以食为天,********如今有大量的耕地资源,人口又没那么多,也具备了生产优质食品的底气。日后********富裕起来了,也不用怕像美国那样,出现一大堆的体重超标的胖子。
当然,这样的制度,不利的一面也是有的,那就是会导致很多劳动力都花费在食品生产上,从事工业的人口降低了。
不过********有4。6亿人,不用怕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而且也要有足够的就业岗位,这些高质量的食品生产,正好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出来。
有大量高质量的食品让人民享有,人民才算是真正的富裕。而房子住得好,开着汽车,并不算是真正的富裕。很多时候,吃到肚子里的才是真的。
投资养殖场的投资者,也可以根据肉类分级制度,生产各种档次的肉类和农产品,只要通过品质认证,就可以进入市场。
城镇化的变革,使得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城镇,人口大量集中之下,财团也就可以经营这些集约化的产业。
不管是食品供应,还是商品零售等等。
财团的垄断经营,也杜绝了恶性竞争。使得财团既可以赚到钱,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
内陆省份因为土地面积大,又有大量草场,肉类供应比沿海要充足。沿海城市靠海,则可以享有到充足的海产品。
粮食市场上,则出现了热带产的香米。这个时候********的杂交水稻的供应已经减少了,吃的基本上都是一季稻和二季稻。三季稻则是供应到各个殖民地市场。热带产出的香米、黑米这些高级大米,供应量则在快速增长。
而在小麦消费上,市场上大量消费的都是冬小麦,冬小麦口感好,所以基本上都不出口的。大量出口的则是春小麦,春小麦口感差,则大量出口到那些经济殖民地。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果供应也在大量增长。
大量的果园被投资建设了起来,冬天的水果供应,主要是柑橘和苹果。柑橘是南方产出,苹果则是北方产出。
食糖的供应量也比往年要多得多,北方的甜菜大量种植,这是西北政fu崛起后的布局。而在南方,蔗糖产量大规模的上涨。其中日本在台湾发展起来蔗糖产业全部变成了供应********。
广东、广西地区的蔗糖产量也迅猛增长,两广地区尽管在军阀割据之下,但是中国民族资本财团却可以再两广地区投资工商,所以并不妨碍发展。
越南、暹罗、高棉都开始向********供应蔗糖,印尼方面1919年也可以向********供应蔗糖了。
粮、肉、鱼、奶、糖,这些农产品都开始大量被********老百姓享有,而在二十年前的满清统治时期,很多老百姓甚至是连饭都吃不饱。
********的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也吸引了大量的外部移民。
那些被引进到********的欧美技工、工程师,很多来到********之后都不想回去了。中国基础设施快速完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在中国比他们在欧美的日子还要好过,而且文化比欧美要浓厚,自然不想回去了。当然也有一些欧美技工和工程师因为没办法适应中国文化,不过大部分都是没问题的,只要学会汉语和汉字,学会拿筷子,很容易被中国的文化同化掉。
而战后的欧洲经济很不景气,英法过去的国际商品出口被美国取代,特别是英国,海洋运输业的崩溃,加上金融业的损失,还有商品出口市场被美国挤压,导致大量人口失业。
德国方面失去了海外市场,一时间经济也很挫。而美国的贷款一时间还没到德国,这个时候********趁机大规模引进工业人才,很快就引进了一大批的欧洲技工、工程师。
这个时候的欧洲人经历一场大战之后,已经将欧洲视为最不稳定的地区,有资本逃离欧洲的人,都大量的在战后逃离欧洲。
逃离欧洲去哪里?
美国~!澳洲!还有********!
其中从欧洲获得最多工业技术人才的还是美国,在选择********还是美国的时候,很多欧洲人对中国还是有固有的偏见、傲慢和无知。
不过***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