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节 黄沙百战 1(3/5)
落在敌军手里的苏军官兵就是叛徒,自然没有解救的意义和价值。当成康跑到战俘营里搜寻“愿意弃暗投明的苏俄义士”时,他发现自己先前准备好的长篇大论大道理完全白准备了,因为过程顺利得出奇。成千上万的苏军俘虏愿意“弃逆归顺”,堪称应者云集,原因很简单,第一,他们在战俘营里过得痛苦不堪,做梦都想摆脱这种生不如死的苦日子,第二,他们对莫斯科、对斯大林的忠诚度并不像苏联当局吹嘘的那样“赤胆忠心”,虽然也有不少顽固分子,但斯大林倒行逆施的暴政确实让苏联境内怨声载道,无数苏联人早就心怀二意了,被俘苏军里大部分人也是斯大林暴政的受害者,或是贪生怕死之徒;第三,莫斯科当局抛弃他们,甚至还宣布他们都是叛徒,此举进一步地让他们感到心寒齿冷。自然而然,苏军俘虏里选择“背叛苏联、效忠中华”的人犹如过江之鲫。经过精挑细选以及各种考验,成康征集到了3000多名愿意加入南京军的苏军俘虏,这些俘虏都具有四个特点,第一,身体强壮,战斗素质过硬,第二,对斯大林政权恨之入骨,第三,通过了“忠诚考验”,拍下了“效忠宣誓照片”,照片是这样的:脚踩着斯大林的画像,手持着写有“打倒斯大林”字样的横幅。蒋纬国给这些苏军俘虏提供了很优厚待遇,允许他们加入中国国籍,三倍军饷,家人以后也能加入中国国籍等,为中国受伤、残疾后可以领到丰厚的抚恤金,为中国阵亡后可以进入中华英烈祠等。蒋纬国这么做,一方面是让他们更能死心塌地地卖力卖命,一方面是立好光荣榜样,引诱更多苏军俘虏走上这条“弃暗投明的阳光大道”。实际上,给中国人打仗卖命的俄国人早有先例,张宗昌和盛世才都曾有“白俄归化军”,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外籍部队,蒋纬国只是做得更好、更完善以及目标更长远而已。
眼下的湖东战场上,第17师内就有这样的“中国俄罗斯族南京军”部队,兵力一千余。关于这支部队,蒋纬国效仿第417特战队,将其定名第714特战队。成康还特地跟卢欣荣借来一批原第417特战队的队员充当教官,精心教导培训第714特战队的官兵,效果十分满意。至于第714特战队的武器装备,清一色都是苏联制造,毕竟南京军在远东战争期间缴获到大量的苏军装备,使得这支部队除了效忠对象,其余的跟苏军毫无区别。在南京军内部,第714特战队被称为“黄俄军”,这个称呼暗含着一种冷幽默,与“红俄军”“白俄军”相对。
听完冯圣法的叙述,孙桐萱喜出望外:“原来你手里还有这么一支奇兵!真是太好了!如此一来,斩首计划就有很大的胜算了!”
第17旅旅长张灵甫提议,为了加强对苏军要害部位的打击力度和成功率,建议再组织一支机械化部队,尾随着黄俄军,互相密切联系,黄俄军发现预定目标后,机械化部队即刻冲锋上前参战,力求一举成功。
第17旅副旅长纪鸿儒修改了张灵甫的提议,他认为,天黑后,把机械化部队分散使用十分不利,互相配合程度大不如白天,不如把坦克都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坦克营以集中力量,并且攻击重点应该是苏军的辎重物资。苏军拥有二十多万兵力,必然携带着不计其数的物资,若能大量地消灭苏军的物资,我军很有可能不战而胜,同时,我军也要防备苏军对我军使用这一手,必须加强对后勤部门的防卫。
第189团团长刘俊哲提议,请求空军派遣一批轰炸机或攻击机和运输机准备参加夜战,虽然此时的空军飞机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在夜间展开轰炸也无法做到精确轰炸,但也可以尽力试一试。南京军在南京会战中曾使用过一种“带着小型降落伞的空降照明弹”,在这里自然可以再次使用。
第18旅参谋长朝勒们提出一个办法,调拨一批探照灯,在苏军展开攻击时将其安装在汽车上,一边移动以躲避苏军火力打击一边用光柱照射苏军,既能让苏军眼睛发花看不清楚也能让己方官兵清楚地看清苏军并展开扫射炮击。
孙桐萱和冯圣法在商讨后,从善如流地接受了这些青年军官的提议。
夜幕降临后,交战区域内呈现出一片怪异而肃杀的宁静,白天的风起云涌也风消云散,飞沙走石同样尘埃落定,只有横七竖八地散落在战场上的坦克残骸、军人尸体、密密麻麻的弹坑在时刻地提醒着双方,南京军和苏军因为不同目的而暂时都按兵不动,为防止遭到对方炮击,双方都没有点起篝火。戈壁地区气候特殊,白天酷热如火,夜晚寒冷如冰,气温剧减,在白天汗流浃背、身着单衣的官兵们在晚上则要穿上外套甚至棉衣以御寒。黑森森的夜色里,苏军阵地上不断地通过高音喇叭传来一阵阵生硬的汉语,那是苏军在进行喊话宣传:
“中国士兵们!苏联和中国不是敌人,我们共同的敌人是以蒋介石、蒋纬国为首脑的国民党反动派集团!蒋介石、蒋纬国为了自己的私欲和野心而把你们送上战场,让你们随时都会死在异国他乡,让你们的父母妻儿生活在随时都会接到噩耗的惊恐中,并且他们也正在把中国带向灾难和毁灭!国民党反动派集团才是你们的敌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家父子!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南京军阵地上迅速竖起一个个高音喇叭,用俄语回击道: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