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节 黄沙百战 1(2/5)
,白天没有参战的官兵们精力饱满地严阵以待,参战的官兵们则抓紧时间吃饭睡觉以养精蓄锐。孙桐萱派出了数十股小规模的机动部队对苏军展开侦察、刺探、袭扰,但效果不佳,因为苏军占据着绝对人数优势,布防地域十分广阔,南京军的侦察队在茫茫夜色中获得的敌情完全就是盲人摸象,难以管中窥豹,孙桐萱不得不改变办法,把侦察队改为巡逻队,在己方两翼展开巡逻和戒备,防止苏军对己方侧后进行绕路偷袭。前敌指挥部内,高级军官在紧急地召开着会议,勤务兵不断地倒茶递烟,高级军官们不断地喝浓茶抽香烟,以此提神醒脑。
“苏军会在夜间大规模的攻击我们,这是无需多言的。”孙桐萱说道,“从各方面看,苏军除了人数众多,似乎并没有其它的较大的优势,我军依靠战壕工事,严阵以待,打一场高强度的防御战,不但稳妥,也可以达成大量杀伤苏军的目的。”
冯圣法说道:“对手的弱点,我们必须重视并要充分利用。跟日军进行横向对比的话,苏军因为苏联工业规模大大地超过日本,所以机械化水平、重武器数量都超过日军,但苏军兵员素质明显地逊于日军,最起码的,日军个个都像亡命徒,宁死不降,哪怕被打散,也会顽抗到底,苏军则不同,苏军在整体上浩浩荡荡,一旦遭到重创,十有八九会陷入土崩瓦解。我军实力有限,但若找到苏军的要害处给予重击,我看,打垮我们眼前的苏军是很有希望的。”
孙桐萱看着冯圣法:“你的意思是...对苏军指挥部来一个斩首?”
冯圣法点点头:“若能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当初跟日本人作战时,二公子建立的那支第417特战队不就在这件事上屡屡得手吗?”
孙桐萱摇头:“苏联人跟日本人不同啊,第417特战队是投诚的台湾籍日本兵组成的,日本皮、中国心,我们现在想对苏军搞这一手,哪有相同的条件呢?你有俄国皮、中国心的部队吗?”
冯圣法微笑道:“有的,我部第18旅就有这支部队。”
第17师第18旅副旅长成康是南京军的少壮派军官之一,也是典型的“德国化的国军青年军官”,很有头脑和远见性。中日议和停战后,成康虽然不知道德中日三国联盟,但他敏锐地预测到“中国下一场大战可能是跟德国一起打苏军”,因此早早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他认为,苏联是一个地大人多并且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家,想要打垮这个大国,光靠武力肯定不行,必须辅以一些对症下药的特殊手段,其中,“以夷制夷”必是屡试不爽的办法。成康判断,苏联内部民族问题复杂而激烈,阶级政治斗争更是到了血腥和骇人的地步,压力越大,反抗越强,苏联内部必定存在着大量的反抗分子和潜在反抗分子,眼下他们被斯大林政权的高压手段所压制着,如果战争爆发,压制他们的压力就会大减,若加以合理利用,不但可以实现“用苏联人打苏联人”的效果,还可以在苏联境内拉拢人心,必定成为中国打败苏联的一大助力。产生这个想法后,成康将其不断地补充、完善、修改,最后,他决定“尝试一下”。成康的构思得到了旅长张云、师长冯圣法的赞同,被上报给蒋纬国后也得到了蒋纬国的支持和批准,他的构思就是:先组建小股的苏俄伪军,为以后组建大规模的苏俄伪军摸索好经验。
成康的“试验品”来源就是南京军手里的苏军俘虏。
远东战争期间,苏军累计共有75万余人参战,最终损失惨重,死、伤、病、被俘超过60万人,其中,被俘者约25万,落在日军手里的约3万,落在南京军手里的约22万(其实苏军被俘者不止这么多,还有起码五万人因为被俘时已经受伤、生病、体质衰弱而被日军和南京军遗弃以至丧命,日军和南京军都不想用宝贵的医药救治苏军伤员病员),值得一提的是,如此众多的苏军俘虏,大部分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主动投降的,少数是在无法战斗、无法抵抗的情况下被抓获的。对于苏军俘虏,日军和南京军堪称不谋而合,办法惊人的一致,都是拉去做免费的劳工苦力。实际上,落在日军手里的苏军比落在南京军手里的要凄惨得多,因为日本人性格残忍暴戾,并且极度蔑视这种没有骨气的懦夫行为,所以把苏军俘虏不当人,屠杀、虐待、折磨、凌辱...一件不落,据说还有不少苏军俘虏被日本人拿去充当细菌实验的试验品。当然了,落在南京军手里的苏军俘虏也不可能过得舒服,南京军在蒙古省和北海省境内建立十几个大型战俘营,集中关押这些苏军俘虏,强迫他们在蒙古省、北海省境内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修路、建桥、挖矿...至于待遇,“吃的是猪狗食,干的是牛马活,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除了勉强有口饭吃外,没有任何安全保证和医疗保证,平均一个月死亡一千多人(这个死亡速度比起日本人那边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日本人手里的三万苏军俘虏不到半年就被日本人全部弄死了)。
对于落在中日军队手里的苏军俘虏,莫斯科当局的态度近乎冷血,完全就是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蒋纬国曾想利用这批足有二十余万的苏军俘虏敲斯大林一笔,交换些武器什么的,结果莫斯科回复道“苏联红军没有被俘者和投降者,只有烈士和叛徒”,言下之意是:不管是主动投降的还是身不由己地被抓获的,落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