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文脉和笔势(2/3)
,肚子一阵咕咕乱叫:“微臣还没有吃饭,陛下赏赐给微臣一顿饭吧。”“余庆,去御膳房招呼一声。朕要和先生用膳。对了,要清淡的家常菜,朕和先生最喜欢。”李元昊喊道,扭头望向孔唯亭:“先生您再考虑一下娶妻的事情,瞧你每天邋邋遢遢的,不像话。”
“陛下,今天的天气很不错呢。”
两人驴头不对马嘴的相互聊了一通,期间一顿丰盛的饭菜上来,两人入座。
李元昊还在不停叨念先生你要成家了,不然天寒地冻的时节没人暖被窝,打雷下雨的时候没人在你怀里撒娇“人家怕怕”。
孔唯亭摇着头,一口酸辣可口的青椒肉丝入口,一口清汤下肚。
一顿温饱,最能暖人心。
李元昊看孔唯亭无动于衷的样子,也就兴趣寥寥,突然像是想起什么重要的事情,双眼神采奕奕:“先生,平日里看你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武功怎么那么高?都是怎么练的?你看让清源练一下,能否也成为绝世高手?”
提到武功,她没想到自己,先想到了吴清源,鬼知道大魏国的皇帝陛下在想什么。
太和殿前诛杀澹台国藩,孔唯亭一身青衣,潇洒不羁,李元昊虽然有过短暂的气息如山如海的巅峰,但是武道一途她是拔苗助长,以门外汉的姿态强行窃取翻天之能,远不如当时在场其他几人气息稳定,境界稳固。特别是孔唯亭,不但能让澹台国藩侧目,而且承认孔唯亭也有一身金刚不坏,而且是书生无敌。
“没有练过,微臣没有十年苦练的意志力,微臣的武功是读书读出来的。”孔唯亭淡淡的说道,似乎对自己身怀绝技的事情非常不以为意。
李元昊最恨别人如此轻描淡写、不负责回答她感兴趣的话题,筷子摔在桌子上:“不想说你就不用说,还什么读书读出来的,真以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金钱屋’是写实的?!”
孔唯亭放下碗筷,笑了笑:“陛下或许不信,但是微臣的一身修为确实是读书读出来的。”
“真的?先生没有骗我?”李元昊将信将疑:“那为何别人没有读出一身的金刚不坏,而先生却读出了书生无敌?”
“或许是微臣未曾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吧!”孔唯亭解释道:“陛下,上古五千年,人才辈出,朝代兴亡交替,门派文章层出不穷,有鸿蒙诗经,有诸子百家,其中有一条未断的线贯穿其中,而微臣所谓的书生无敌便是在其中汲取。”
“一条未断的线?先生,这条线是?”李元昊开口问道。
孔唯亭开口解释道:“文脉和笔势。”
“文脉和笔势?”李元昊更加不解。
孔唯亭继续解释:“微臣未曾习练武功,更不懂气息和招式,但是读书多年,却是独辟蹊径,成就了另一种武学。文脉对应武功中的气息和意念,笔势便是招式。微臣当年在岳麓书院曾经博览群书、勤笔不拙,渐渐总结出一道横跨上古五千年的纵横文脉,习得连绵不绝的笔势,一夜之间登峰造极,而且事后知晓,微臣竟然和武夫的修炼一途殊途同归,也着实让人意外。”
“先生所说是在太过玄奇了。”李元昊津津有味:“先生,您所总结出的文脉和笔势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东西?”
孔唯亭沉了一口气:“文脉为何?首先要确定一点,只有跳出上古五千年,从远处看,才能发现文脉的神奇,它如同横卧在天际前的山脊,拥有最高级的生命潜流。上古五千年到新纪元有一个巨大的时代断层,所以我才能跳出条条框框的桎梏,看清楚文脉的真实相貌。”
“先生,您快说,这条文脉到底如何?”李元昊有些迫不及待,她似乎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文脉如同武林江湖门脉,讲究传承和创新,一个只是简单传承的门派走不远,故步自封抱着一本所谓的先辈秘籍,不知道创新的门派只能灭绝,而文脉作为隐藏掩埋在书籍中的意识洪流,创新和进步根治在血骨中。”孔唯亭停下,饮了一口水:“微臣在读书过程中并没有有意去碰触这一条文脉,它自然而然的亲近微臣。”
“好神奇,先生说了这么多,那么在这条文脉上都有哪些上古的神人?”李元昊继续问道。
“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某些群体。文脉首先是《诗经》,诗经是文脉的初始,开始于乡间田野,有稻麦香和虫鸟声,它引发于乡间村乐,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是先秦诸子百家的精神背景。《诗经》之后,便是百家争鸣,他们仰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形成寓言。微臣将诸子百家的文脉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庄子和孟子,第二等级是老子和孔子,第三等级是韩非子和墨子。”
“等会儿,先生,庄子是老子的学生,孟子是孔子的学生,不是应该孔子和老子在前,庄子和孟子在后吗?何况孔老先生的学问和影响都是最大的,如今的圣人书院、岳麓书院和小圣贤庄都是以孔子为尊,您把庄子、孟子和老子排在前面,可是大不敬的。”李元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微臣刚刚说过,一个门派,一种武功,传承固然重要,创新更加不可缺少,人作为万物之灵,其能脱颖而出,这创新十分重要,时代发展总是要昂头向上的,并不是武功秘籍越老越好,练功心法越久越好,时间会掩埋光亮,但更多是淘汰。”孔唯亭开口说道:“而且,微臣和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