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9章 第一学府招生了(1/3)
念旧情是好的。
至少不管对于谁来说,如果心里还有期盼,如果心里还有羁绊,那么做事就会有所保留,而不是一味的冲锋陷阵什么都不管。
没有牵绊的人,恰恰会让人担心,因为那样的人往往会不过后果。
建文皇帝,朱允文,如今还是堂堂正正的,至少心里还有还认可。
所以现在他在老钟叔书的房间里呆了很长的时间。
方中愈在这件事情出现了不久之后立马就收到了消息,对于建文皇帝朱允文的选择他并不意外。
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人,如今已经不多了。
除了那些在后面到现在还没有露面的那一群人意外。
老钟叔,算是做的最简单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烧掉那些东西放东西自然也是知道的。
和他在历史课中学到了一样,当年太祖高皇帝给建文皇帝朱允文留下了一份度牒,一件袈裟,一把剃刀。
也就是说,真的想让他假装和尚跑出去,唉。
以至于后来引发了众多的猜测出现了众多的版本,认为建文皇帝朱允文反正就是逃离京师。
看起来似乎比较荒谬,但事实上就是那样的。
如今,这一切都不在是磨难,因为,那个基础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方中愈多少还是有一些安慰的,对于他来说事情越简单越好,建文皇帝朱允文不管他有什么样的想法,只要能够确保整个朝廷的正常运作,那么他就放心了。
没多久,一份圣旨就从皇宫里传了出来,建文皇帝朱允文下令将老钟叔送到皇陵附近安葬。
圆了他的梦想。
让他永远的陪伴在太祖高皇帝的身边。
同时命令锦衣卫暗中查找老钟叔是否还有亲人。
将他的亲人供养起来。
这个消息传递出去之后,百姓们都认为经皇帝非常的仁义。
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的,但是人总会老去的,所以以后的养老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
建文皇帝朱允文现在因为老钟叔在宫里已经很久了,所以给了他们家人最大的优待。
这一段时间京师里突然安静下来了,原因无它,主要是各个部门都在忙着做自己的计划,建文皇帝朱允文虽然没有强求他们很快的将这些东西交上来,但是他们知道。
一次性做好所有的东西,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就需要多次,既然方案要更改多次,自然是交一次,再交一次,所以要尽快的,至少要出一次初稿。
方中愈所提供的东西虽然经过很多人的思考锤炼,但是还没有完完全全达到更加专业的地步,所以就需要这些专业的部门做专业的评估。
大明报作为朝廷的官办报纸。
当然,没有归朝廷管,属于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私家产业,当然还有其他人的份子。
自然是会把专业一词用在它上面的,所以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广泛的宣传,让百姓们对专业这个词做了很大的认可。
因为有了大明报,所以朝廷上的事宣传的很快。
大明王朝虽然经不起巨大的折腾,但是慢慢的,徐徐图之,还是可以的,所以这个时候计划做的更完善,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方中愈感觉到这就是人多的好处。
只要有人帮他做这些事,那么他就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在大政方针上做好这些事情。
每个部门里面都有着激烈的讨论,他们对于方中愈所提出的这些建议,既惊讶,但是又觉得佩服。
因为他们是做不到这些的。
而六部尚书心里很清楚,要想把更大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面,就必须把这个计划做好,因为方中愈提倡的是更加专业化细致化,也就是说他们内部的权力划分的更清楚,各部门的职能将会更清楚。
监察御史的规模在扩大,这是方中愈之前建议建文皇帝,朱允文所做的事情。
朝廷百官是需要监管的。
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任由他们去做。
所以必须要一套成体系的监管手段。
方中愈现在所做的就是理清一切头绪,将所有的事情按一个脉络来进行。
朝廷,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将之前所有的经验总结起来,然后根据方中愈所及的经验,适合大明国情而做这些事情。
老百姓们也渐渐习惯了朝廷按照国情来颁布政策。
毕竟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执行一样的政策,那样太困难了,总不能在南方开马场,北方种桑蚕吧!
还是要因地制宜,做好发展。
之前跟方中愈聊天的那些学子们,如今都去了国子监,他们做好决定要帮朝廷做这些事情。
国子监那边有专门的人对他们进行接洽,当然后期考核能不能成功,还需要再进一步考察。
其实现在的消息已经很明确了,恩科取士还会不会进行,或者说会不会用以前的方法进行都将是一个谜团。
至少在朝廷没有正式公开前,所有人不敢轻易放弃,但是也不会放太大的心思,毕竟如今进入朝廷的渠道可多了。
也就是说恩科取士,含金量还有多少,没有人知道。
建文四年九月初十日。
朝廷传出来消息。
期待已久的皇家军事学院选拔开始了。
第一批学生共计1000人。
其中从军中选拔500人。
百姓之中选拔500人。
毕竟皇家军事学院是要由当今天子亲自指教的,所以人才不能太差。
选拔的标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