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扎克·施耐德的新工作(1/2)
电影拍摄完毕,随后而来的自然是庆祝会,约翰也不吝啬,将剧场清理完后,他直接在希尔顿酒店包了个场,用于庆祝。
作为连锁酒店中的佼佼者,希尔顿酒店的业务范围非常广,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没有的,但前提要有钱。
庆祝会上众人的情绪异常兴奋,连续半年的拍摄转战美国各地,让大家都有些疲惫,现在突然一下子卸下担子,这些人自然会疯上一阵。
约翰作为导演自然不可能和大家一起疯,导演的威仪他还是要维护的,不然以后在片场怎么管理剧组。
到了后半场,众人的兴奋过去后,包厅中渐渐恢复了正常,熟络的人聚在一起聊着生活和剧组中的趣事,约翰这个时候也乘机将一些人叫到了身边安排起往后的工作。
第一个被他叫来的是剧组的副导演扎克·施耐德。
“电影拍摄结束,后期的制作不用你参与,你带着剧组继续拍摄《老友记》的第二季,剧本我已经写好,明天来公司拿。”
《老友记》这部电视剧是约翰用来锻炼扎克·施耐德的,他现在的资历还不能拍摄电影,所以只能从电视剧开始,不过这也比他前世的起点高多了,前世他可是整整拍了十几年的广告和tv才进入电影界的。
所以别看电视剧的逼格比电影低,但也不是随随便便来个人就行的,像要坐这个位置得有人脉关系和实力才行。
而那些没有人脉资源没有实力的人怎么办?
那就只能从其它工种,比如副导演、导演助理;或者其它行业,比如拍摄广告tv上慢慢积累人脉,学习技术,最后才能有机会成为导演。
而很多人不愿意做副导演,或者导演助理,因为这个位置说白了就是打杂,端茶递水看人脸色的,所以那些受不了端茶递水的人,在进入电影界前都会选择去广告界慢慢积累经验和人脉。
像大卫·芬奇、托尼·斯科特、雷德利·斯科特、迈克尔·贝、盖·里奇……等。这些日后在好莱坞响当当的电影导演都是从广告界爬出来的。
至于这两条路究竟那一条更好?只能说各有优缺点吧!
走副导演、助理这条路,缺点是要有忍耐力,优点是便捷,这个位置可以接触到很多业内人士,比如经纪公司、制作公司、发行公司……等,时间一长熬个几年有资源有实力后,成为导演自然水到渠成。
至于走广告公司tv这条路,优点虽然是不用忍气吞声看人脸色,但缺点是拍摄广告和tv与电影行业相距太远,你必须得用时间去慢慢积累人脉资源,增加专业技能,直到有一天大佬们觉得你可以后,你才可能有机会成为电影导演。
当然如果你能像约翰这么有钱,你也可以走第三条路,自己出钱自己拍,一人身兼数职,即不用低声下气端茶递水,也不用蹉跎时间。但最重要的是你拍出来的东西,最后要能被发行公司认可,否则你就只能拿回家自己欣赏。
坐在一旁的扎克·施耐德,听到约翰让他继续拍摄《老友记》后,整个人兴奋了起来,拍摄《老友记》对他来说是种享受,在加上第一季的《老友记》让他获得了艾美奖提名,这让他对第二季更充满了期待。
要知道如果他能成功获得一座艾美奖加成,那他的资历就会比很多人深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比很多人大。
制片公司找导演拍摄电影,最主要的就是审核这位导演的资历,资历越深厚被制片公司选中的机会就越大。
但如果你一点资历都没有,那制片公司绝对不会选择你。
其实这也正常,别说一部投资几千万美元的电影,就是一个公司招聘几千块一个月的技术员,人家需要的都是熟手,生手只能从徒弟干起,慢慢熬资历、学技术,而扎克·施耐德现在就是个生手。
“记住我给你说过的话,不要炫技,你要做的是如何将故事讲好,明白吗?”
约翰看着兴奋的扎克·施耐德再三叮嘱道。他最怕扎克施·耐德一味炫技忘了怎样去讲故事。
一部电影如果连故事都讲不好,光有特效有什么用,到头来免不了扑街。
后世特效横行的时,约翰就见过很多舍本求末的导演,一味的去追求特效,认为这样观众就能买账,但现实与理想往往相距甚远。
悲哀的是这些人失败后,看不清真正的原因,将票房扑街归结是特效做的不够好,场面做的不够大,于是到了下部电影时,他们就重金聘请好莱坞一流特效公司来帮忙,天真的认为这次观众绝对能买账,但结果却是很残酷。
残酷的结果也间接说明了一件事,一部只注重特效忽略故事的电影,不算电影,最多只是部加长版广告片,人们看120秒的广告都会厌烦,你还指望大家能喜欢上这120分钟的广告片?所以别说请好莱坞一流特效公司了,就是请好莱坞一流影星做主角,观众该不买账还是不买账,电影该扑街还是得扑街。
而最让约翰觉得悲哀的是,电影扑街后这些导演居然一点都不慌,导演费照拿,电影照样一部接着一部的拍,赔得再多都与他们无关,最后倒霉的全是投资人。
这是他们命好不是生在北美做导演,否则早被投资人拿枪崩了不可,还能让他们有机会觍着脸将责任都推到观众身上。
约翰一想到这些人的脸嘴心里就犯恶心,不过这一世重生在美国,他是没什么机会再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