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三章 雍州风云待我辈(三)(1/3)
第二〇三章雍州风云待我辈(三)
同时,鉴于西部各军团“猛龙团”、“黑龙团”、“青龙团”以及安定的“腾龙团”均已扩编至万人,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基层的都尉大部都来自于比武晋升并不匮乏,但各军团副将却是极度匮乏,鉴于此,军师郭嘉向军部提出建议,在各军团的副将上做了如下调整:
首先,因张辽一直在南阳招兵买马,半年前又招募了一名人才,姓吕名常,吕常字公凡,南阳博望人,三十四五岁,武力不凡,因仰慕张辽治军严谨而自愿参军,历经张辽等人考核后升任校尉一职,领一营三千兵马。鉴于南阳近期战事不多,郭嘉将张辽副将之一的李通李正达连同他的“虎泰营”调往“黑龙团”,兼任典韦的副将,弥补典韦防守上的不足。原来李通率部“虎泰营”在武关一带防守,曾浴血奋战挺住了韩遂大军的进攻。同时,郭嘉提拔典韦的大哥典杰为校尉,领一营三千兵马。这典杰为典韦大哥,使的一对铁锤,力大无穷,无人能敌,曾在军营中与徐晃比武时,力战徐晃百个回合不分胜负。
将张辽的副将之一的贺齐贺公苗调往“猛龙团”,任校尉领一营三千兵马,兼任徐晃的副将,贺齐勇力可嘉,可加强“猛龙团”的战力。贺齐,江东会稽山阴人,早年在庐江夺取江南“文武盛会”的“武魁”后,便追随军帅吴骏,后任校尉,为南阳张辽的副将之一。郭嘉将李通、贺齐调往雍州之后,南阳张辽麾下副将为李严、苏飞、吕常三人,所以将李通、贺齐调离并未造成张辽“御龙团“战力的降低。这苏飞为当年跟随黄祖出兵攻打南阳时,被张辽守军打败,被俘虏后投降张辽,历史上的苏飞曾任江夏都督。目前张辽身边的谋士中原有娄圭,后吴骏、郭嘉将荀悦调往南阳协助张辽。荀悦是荀彧的大哥,荀彧为军帅吴骏的妹夫,荀悦曾任庐江功曹,后升任政部委员,为不可多得之干才。
再者,将上庸的徐盛调往安定“腾龙团”,兼任华雄的副将。徐盛徐文向,徐州琅邪人也,当年十五六岁左右时在是在甘宁的推荐下,慕名军帅吴骏而投奔参军,后一直在上庸甘宁的“乘风营”历练数年,被升任武卫将军,五品羽林中郎将,为天龙军较早的老人之一,将之调任“腾龙团”,可加强“腾龙团”的忠心与向心力。
最后,关于李典的“青龙团”副将上,郭嘉经过反复思虑,“青龙团”大多为青州兵组成,主将李典字曼成,青州山阳钜野人,当年随曹操进攻徐州被军帅吴骏打败后被俘。当时军帅当时派人将李典家人一同从曹操辖下救出后李典归顺。李典的伯父名叫李乾,颇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县当时就聚合了几千家宾客。李乾感恩吴骏的救命之恩,当时感召部分宾客投军,成为“青龙团”的部分骨干,其中,李氏家族中的李整、李进、李叔节三人表现突出。李整,李乾之子,李典堂弟;李进为李叔节之弟,二人皆为李乾之弟,李典从叔。所谓举贤不避亲,通过李典汇报,堂弟李整有治军之能,李进在武学上比较精进,一直为李氏家族的武学教头,至于武艺有多高并不为人所知,而李叔节强于后勤管理之能。鉴于此,郭嘉建议内部提拔为李整、李进、李叔节为“青龙团”校尉,李整、李进二人各领兵三千,李叔节为后勤军需官,同时升任李整为“青龙团”副将。调整完毕西部各军团的副将之后,郭嘉只需将任命书与调令快马加鞭送回洛阳军部备案,通过后这多名副将即可调任,不再赘述。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徐晃占领街亭,主要目的有三,其一,街亭为宋杨大军东进南下的必经军事要地,易守难攻,如想遏制宋杨与韩遂的联系,必先占领街亭;其二,占领街亭之后,自北向南,以秦川为中心,把北部的安定、朝那县,南部的陈仓、散关连成一线,形成阻击宋杨、韩遂大军东进的防御线;其三,自街亭以东,秦川一带一马平川,自古便为关中牧养战马的最佳马场。天龙军虽说目前有三支骑兵部队,分别为赵云的“飞龙团”、太史慈的“青龙团”和华雄的“腾龙团”,但“飞龙团”、“青龙团”在马匹条件上面,还是与真正的西凉精骑存在很大差距,自军帅吴骏在河东与并州南部大败匈奴军后,郭嘉看到大批匈奴战俘被押回时,便一时间便是想到在西部找一个安全稳定的牧场畜养战马,而秦川一带便是最佳选择,故郭嘉不遗余力的将徐晃派往街亭。而对有可能南下的北地郡羌兵残部暂时不管,如果羌族残部再次胆敢南下,镇守长安的裴元绍麾下的“褐熊营”三千兵力或可一战,力保长安不失。最后,徐晃的军事素养要比华雄强上不少,由徐晃坐镇街亭,可大力协调指挥华雄对宋杨的进攻;南部对韩遂的进攻,由郭嘉直接指挥典韦和李典对战事的推进,在随着战事进度发展,可随时命徐晃南下参与对韩遂的进攻。
为了更好的压榨韩遂,并使得天龙军在大义上占据名分,郭嘉决定在正式出兵前,对韩遂进行先礼后兵,派出使者对韩遂下达通牒:诸如吴骏为皇帝陛下亲封的征西将军、司隶校尉与雍州牧,韩遂仅是安降将军,而雍州包括京兆郡、冯翊郡、北地郡、抚夷护军、新平郡、扶风郡、安定郡、广魏郡、天水郡、南安郡与陇西郡等十一个郡;凉州包括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