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阎记铁匠铺(1/2)
顾莉雅因为身份特殊,早在生产队为她准备医务室的时候,就在隔壁为她腾出了两间屋子作为宿舍。
而知青张爱玲,只有一个女同胞,肯定不能跟其它知青住一块儿。
村里暂时将她安排在村里一户比较殷实的农户家生活,每天的口粮都由村里补贴。
另外三个大小伙儿,房子正在加盖,暂时也只能住在村里的仓库里。
那里是堆放牛马草料和饲料的屋子,秋收粮食还没收上来,所以暂时空着。
农村本身就只有这个条件,他们无法挑剔,也不能挑剔。
本来下乡,就是要像贫下中农学习,所以咬着牙也只能忍着。
顾莉雅在这群人中间,显得尤为鹤立鸡群。
其它四人的眼中,多多少少还有对新环境的陌生,和对未来的迷茫。
而她却已经操起了当地的乡音,跟周边的乡亲们聊得亲热。
“这是个人才!可惜了。”田老爷子感叹道。
喜儿不懂爷爷所谓的可惜是什么?
是无法在这农村广阔的土地上施展抱负?
还是好好的苗子,被这时局硬生生给耽搁了?
不想,也懒得想。
喜儿觉得自己,现在完全没有心思去考虑别人,如何填饱家人的肚子才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别还没等到时局清晰,大家的身体就已经熬不住了。
那自己重生到这里来,又有何意义呢?
田爸和田妈已经跟着自己的生产队回去了,大家匆匆见了一面,又匆匆告别。
小钢炮如今不舍的人,又多了一个。
两个新认识的好朋友,依依惜别,约定秋收时再见。
从头到尾,是田诚一个人对着他嘀嘀咕咕,张逸只是点头加面无表情。
也不懂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收服自己这个哥哥的,不过看见他们相处和谐就ok。
接下来的事情,跟大家都没多大关系,各回各家,为接下来的秋收做准备。
而且喜儿听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消息,田老爷子明天要带她去阎庙赶集。
一想到空间里,金毛正在不辞辛劳的摸小鱼小虾,喜儿就觉得如果不把这些干货给卖掉,就对不起金毛似的。
而且家里如今油瓶已经见底了,盐也没多少了。
天气越来越冷,如果不置办冬衣,都不懂该如何熬过这个寒冬。
要不要考虑让张叔叔给屋子里盘个炕,这样棉被不够至少不会冻死。
唉!要操心的事情真不少呀!
田老爷子要是听到自家孙女儿的心里话,估计要被口水呛死。
这是个八岁的孩子要操心的事情么?
但不得不承认,喜儿打算的这些事情,正是眼下高石庄每个家庭,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的。
回家吃过早餐,大家还要继续上工,秋收前,知青们的屋子必须要把第一层围墙垒起来,不然秋收后畜生的粮食没地方放。
这天一大早,张青照样上工,田老爷子则挎了个篮子,装着镰刀等农具,和喜儿准备去赶集。
张逸送喜儿爷孙俩到了土坝子,便止步不前,开始埋头拾柴火,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给你买好吃的回来哈。”喜儿悄悄说。
“你有钱么?”张逸的话直戳她的痛处。
“呃,还剩点小鱼小虾,我决定拿去卖了。”喜儿强忍住心虚,昂着脑袋说道。
张逸不再说话,继续低头捡柴。
喜儿快走两步,捂了捂胸口,赶上爷爷。
这条土坝子直通上关集镇,而阎庙就在太和县关集镇内,逢农历双日赶集。
它也是离高石庄最近的一个集市,平时村里人卖鸡蛋换盐巴都是去阎庙赶集。
喜儿准备的鱼虾不多,前日已经吃了不少,今天也就是去考察一下行情。
天蒙蒙亮出发,等走到阎庙,太阳已经高高挂起了。
喜儿走的两脚发酸,这具身子还是太弱了!
决定以后每天早上的运动量加倍,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呐!
不在喜儿的隐隐期盼中,终于到达目的地。
说是阎庙的集市,其实是一条只有百十米长的小街,它呈s型,到街口后,铁匠铺,小杂货铺,缝纫铺,炸油果子铺……
串珠子似的被小街串了起来。
最显眼的是一栋浑砖到顶的房子,上面写着三个硕大的毛笔字“卫生院”,院外两排高耸的“窜天杨”随风起舞。
看来,这里不是没有青砖,而是因为大家买不起!穷!
老爷子今天的目的地是铁匠铺,而此时的小街十几个铺子,人头攒动……
姑娘们,媳妇们,叽叽喳喳地选看花巾,布料以及针头线脑的东西。
大老爷们儿肩上耷拉着口袋,东瞅瞅,西瞧瞧,仿佛一切都要从长计议。
最惹眼的,便是小铺子门前那一溜赶集设摊卖菜的菜农,他们摆着一担担时令蔬菜,如今能拿出来卖的,也就是地窖里存放的白菜和萝卜。
往里走,竟然还在一个阿婆的挑子里,看到了青菜,是菠菜么?
喜儿又凑近去瞅了瞅,果然。
在淮北这样的季节,又处在这样一个大集体之下,蔬菜不可谓是奢侈品呀!喜儿不禁感叹。
似乎来赶集的人,总是习惯于在市场上挑挑拣拣,讨价还价,古往今来皆不例外,不过这样也更舔几分生活的气息。
而且喜儿发现,这里的交易方式竟是以物换物,也有人拿出零星的钞票购买,不过也是少数。
记得爷爷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