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托儿”(2)(1/3)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你说吧,这上了年岁的东西,什么时候多?那自然越造越多越不值钱。那时候的人怎么会知道自己家里的东西那么值钱呢?只是想着世道光景不好,这些东西自己也留不住,而且也不是什么传家宝,卖了能挡一阵是一阵,家里那么多孩子要养,上有老,下有小的,也想不得什么留给后人,更别说留给博物馆了。
但是不得不说,洋人毕竟算得上是先我们一步了,在我们看不起老祖宗的东西的时候,人家就知道这是宝贝,来中国买了一些又一些,从来都不嫌多。
当然中国人也是不嫌多的,不过不是宝贝不嫌多,而是钱不嫌多。
现在看来,那些国宝级的东西卖给外国人,那是卖国贼,那是不该做的,但是在自己家人食不果腹的时候,也想不了这么多了,后人?自己也得活得到那时候,活不到留给哪门子的后人?
那时候,这人也没想这些,有人卖,自然也有人帮着卖,这常发爸爸认识的这个周公子,那家里就是开这种拍卖行的。
这拍卖行吧,那时候中国人买的少,那都是外国人在买,中国那些贵公子一个个都是凑个热闹罢了,那些什么明青花元青花的,谁在乎?哪个能看得出来?有的公子哥没学问,能把那青花瓶底下的字看懂,就不错了。
洋人那时候能耐,一个个的,比中国人还懂中国人,老百姓看着,这不就是个蓝花瓶子,啥玩意元青花明青花这青花那青花的,不懂,可是洋人懂啊,这瓶子是干啥的,那瓶子是摆哪的,门儿清。
那时候无非就是在价格上坑一坑那洋人,这品质、真假,那是一点不敢掺假。
这时候,拍卖行的“托儿”那就应运而生了。
常发爸爸那时候也算是个富二代公子哥,这常发奶奶嫁得好,虽然这常发爸爸不是那亲生的儿子,但是这家也没有孩子,对待常发爸爸,那是比亲生的还要像亲生的。
你说这是为什么?那还不是这常发爸爸到身边的时候年纪不小了,分离这么些年,还摊上个不争气无所事事的爹,吃净了苦头,这也得好好弥补一下吧?再加上常发奶奶就想着,自己当年自己跟着男人跑了,没有带上这个儿子,这么多年也过得不好,怕常发爸爸,记恨自己,所以对他更好一些。
但是这不学无术无所事事可能也是遗传,常发爸爸小时候没钱,在茶楼那也算是勤快,小嘴甜得呀,哄得整个茶楼里里外外各个高兴得合不拢嘴,对他那是相当的好。
可是到了常发奶奶这边,竟然也变成了这好吃懒做的样子,这下,竟然跟着这什么周公子,做起了卖国贼的买卖来。
不过这常发爸爸也是聪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不去参与拍卖,也不参与买货,只是帮着在旁边喊价,举牌。
嘿合着又干起了老本行,这可算是第二代“托儿”了吧,“托儿”20?
不过这确实也不算什么,那时候,大家谁不把点东西拿来卖啊,不去盗墓不去盗那紫禁城,那就算好的了,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出来卖,这算什么呢?
有了自己父亲的前车之鉴,再加上自己是真的公子哥,常发爸爸也算是很小心谨慎了。再加上拍卖行并不是拿着现金买东西,也不是拿着现金听曲子,身上确实也不会有那么多钱,只要在限期内交了就行了。所以也很少有人打这个常发爸爸的主意,毕竟那时候的上海滩,有钱的公子哥多了去了,常发爸爸这种的,明显就不够看,而且那么多公子哥都在抬价玩,这常发爸爸也不算什么过分的主。
这生意看似好做,但也不好做,你说这有些人觉得这些卖了没啥,但是总有先进思想的人觉得有啥的,这个人的想法是控制不了的。
所以拍卖总有人捣乱。
比如说疯狂举牌,把价格抬得很高,最后没付钱再比如说带着一群专家疯狂质疑这个东西的真假,反正各种招数,层出不穷。
再加上那时候政府迫于压力也有在干预,所以这拍卖总是不顺利。
办着办着,就没办不下去了,东西也卖不掉,每天不是有人来捣乱,就是政府那边来电话,这可咋玩?
这常发爸爸自然是没了工作了,就在家无所事事,玩着呗。
那时候谁不知道,这老刘家媳妇带了个儿子,全家都喜欢,宠得无法无天,整天无所事事调戏小姑娘啊?
再加上这常发爸爸没文化在那拍卖国宝的事情一传开,这常发爸爸的名声更差了,简直是到了臭名昭著的地步。
这名声,那时候自然是没人肯嫁了,这到了年纪,竟也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其实说起来这常发奶奶也是个死脑筋,非要找的那是门当户对,不是商贾之家,也要是个书香门第,你说这么正经的小姐们,谁愿意嫁给常发爸爸这个混子呢?
再说了,看似这老刘家家大业大,以后的钱肯定是归这个败家少爷的,可是这败家玩意,现在就这样,家里就算有金山银山,都不够他败坏的,别到时候,还要自己娘家倒贴这个没有用的男人,还败坏了自己的家业。
到了年纪找不到,常发奶奶也不愿将就,这婚事就一直搁置着,知道常发爸爸三十多岁,马上就四十了。
看着自己年近不惑的儿子,孤身一人,还是那样没有正事,这常发奶奶心也死了,自己这种儿子,就是个寻常人家的姑娘,怕是都不愿嫁过来,更别说是好出身的姑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