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中英共防滇缅路(1/2)
中、英早在1940年就开始酝酿结盟。这年9月,日军入侵越南,不仅严重威胁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的安全,而且把矛头直接指向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英国殖民地。英国为了摆脱困境,于10月间重新开放封锁已三个月的滇缅公路,酝酿与中国建立军事同盟。为保持惟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畅通,中国政府也迫切希望与英国在军事上合作。
1941年2月,英方邀请“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三国作了三个月考察,编写了30万言的《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考察团认为:“日本对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将不是从中国境内切断,而是配合其对亚洲的政略、战略整体规划;一旦日军与英国开战,势必先击败英军进而侵占马来亚和缅甸。这样,日军既击败了英军、夺占了英国殖民地,又可以封锁中国,获得一箭双雕的效果。”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与盟国的联系有四条通道:东边的香港,南边的桂越铁路,西北的新疆,以及西南的滇缅公路。1940年香港与越南相继被日军攻陷,东边和南边两条通道被切断;蒋介石担心苏联在运进军火时赤化中国,而停用了西北运输线。因此,从仰光出海的滇缅路,便成为中国最后一条国际运输线。
但是英国迫于日本的压力,从1940年7月起封闭了滇缅路,阻止了美援物资通过滇缅路运入中国。同年9月,日军攻下越南,威胁英属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利益受到重大损害,因而恼羞成怒,这才重新开放滇缅路。
根据租借法,美国援华抗战物资,在缅甸仰光上岸后,通过滇缅路运往昆明、重庆。中国政府为保持滇缅公路畅通则积极进行入缅准备。
1941年下半年间,将正在贵州安顺、盘县整训的第5军调至云南昆明,担任该地区防务;将正在贵州兴仁、兴义整训的第6军调至云南开远附近,并令其第93师第277团(刘观隆支队)进驻车里、佛里地区,对越南、缅甸方面警戒。此后,又在云南重新组建第66军。
军事委员会准备将来令在云南的这三个军先行入缅甸;还在昆明设立了军委会驻滇参谋团,积极筹划入缅和负责协调中、英共同作战等事宜。
1941年12月10日,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请求中国派军队入缅布防。军委会于11日向第5军、第6军先下达了动员令。
16日,第5军将防务交第71军后开赴祥云、大理、保山地区集结;第6军向保山、芒市(潞西)集结,编组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卫立煌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任副长官(因卫立煌未到职,由杜聿明代理),准备入缅甸援英。同时令第6军第93师开赴车里,令刘观隆支队准备首先进入缅甸景栋、孟祥地区。
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由蒋介石主持会议,英国驻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美**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及陆军航空队队长勃兰特参加。
中方向韦维尔表示:“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因此如果贵国需要,我国可派八万人入缅甸作战。”但韦维尔以运输不便为借口予以拒绝,中**委会遂下达暂不入缅的命令,正准备进入缅境的远征军停留在滇缅公路附近。
三国会议决定中英联合防卫滇缅公路,12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并决定在重庆成立中美英三**事会议,加强对日作战协同,结成三**事同盟。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相邻,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北同印度接壤,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总面积约为67万平方公里。
除南部濒临印度洋的部分地带外,东部、北部及西部国境都是山岳、高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中央部分为平原。缅甸有三条大山脉,均为南北走向。西部为阿拉干山脉,中部为高黎贡山脉,东部为怒山余脉。三条山脉之间,有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两江均发源于中国云南省,两江之间还有锡当河。
英国于1824年、1852年和1885年三次入侵缅甸,使其沦为英国殖民地。
缅甸与中国云南间筑有滇缅公路,是中国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开辟的一条重要国际交通干线,它东起昆明,西至缅甸境内的腊戍,与仰光至曼德勒铁路连结。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确保侵占的香港、马尼拉、新加坡各重要战略要点及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重要战略资源地,准备侵入缅甸,认为“缅甸作为南方重要地区的北翼据点,不仅具有必须确保的战略地位,而且具有对中国方面来说切断援蒋公路,对印度方面来说,促进其脱离英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日军第15军占领泰国后即作进攻缅甸的准备。
1942年1月下旬,日军决定迅速进攻缅甸南部,占领萨尔温江之要线,准备尔后攻占仰光。日军先头部队冲支队于1月19日占领土瓦;第55师团于20日通过泰缅国境,22日占领可伽列,31日攻占毛淡棉;第33师团于2月4日占领巴安。当地守军英军第17师向锡当河转进。
日本大本营于1月22日命令南方军:“应与海军协同,攻略缅甸要域。”指出:“缅甸作战之目的,在击破驻缅甸之英军,占领并确保缅甸要地,并加强对华封锁。因此,应速以第15军向毛淡棉至勃固道路前进,占领缅甸中部之要地。”
第15军按照南方军命令,于2月11日开始对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