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新宋的小学老师(下)(1/2)
常文涛被分到了小学二年级三班,担任沧州小学的语文老师。
沧州小学的教室同后世的学校并没有什么区别,向阳的大窗户能把阳光揽进了屋子,这使得教室里非常明亮。
深绿色的黑板前,还有一个大的木质讲台,讲台已经被擦得干干净净。
常文涛第一次走进新宋的小学教师时,一个房间里的孩子全都目不转睛的望着他,这些孩子们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很陌生,他们就如同一只只迷茫的小兽,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看着这些一千年前的孩子们,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自己,常文涛的内心丝毫没有紧张,反倒是有股欣喜的情感。
没有什么能比传播知识更令人自豪的了,而且,还是在一千年前传播知识,这个时代的孩子,估计要更好教育一些。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二年级三班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姓常,叫常文涛,你们以后可以叫我常老师,知道了吗?”常文涛用粉笔在墙上写下了自己名字的简体字道。
“知道了。”台下的小学生们用稚嫩的声音小声回答道。
“好,今天是咱们的第一堂课,这堂课咱们就不学课本了,我们来自我介绍一下,毕竟大家也是刚刚来到学校这里,以后你们很有可能还要一起度过很多年的同学生涯。”常文涛微笑道,“第一个就从第一排开始吧,薛武。”
坐在第一排第一位叫做薛武的孩子这个时候明显有些不知所措,他慌张的看着常文涛,在小学这个年纪,无论什么朝代,孩子们对于被点名还是充满了同样的恐惧。
“薛武,你现在走上讲台,然后告诉大家你叫什么,来自哪里,平时喜欢做什么,就可以了。”常文涛和颜悦色道。
这名叫薛武的孩子虽然很是害怕,可是老师的命令在他们的心中显然是不可违背的,所以他战战兢兢的走上了讲台,看着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紧张的有些说不出话来。
“薛武,介绍一下你呀,你不说的话,班里的同学哪里能够认识你和你做朋友呢。”常文涛出言鼓励道。
“我......我叫薛武,字.....字破敌,我爹爹给我起这个名字,是希望日后大宋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名叫薛武的男孩紧张的拽着衣角说道“我....我家住在新沧州城南卡子街口,我平时喜欢的是跟父亲去沧州超市买东西.......”
“好,下一位小朋友,陈泽。”
“我叫陈泽,我家住在新沧州北区的福禄街,我平时喜欢去看瓦市的杂耍.....”
“我叫李书香,字震铎,家父乃是沧州城南书香斋的私塾先生,因此我从小就跟随父亲读书识字,我算上过三年私塾,已经认了不少字,我家住在城南卡子街口,我平时喜欢的是读文章和背诗.....”
........
一千年前的小学生要比后世的小孩子听话太多,叫他们保持坐姿,他们能规规矩矩的一上午都不动,这么听话的孩子,常文涛教起来自然也是心花怒放。
一个上午,他就和这些孩子们初步的建立起了信任。
和想象中相比,在一千年前教书并没有多么困难,无论在什么朝代,只要是孩子,那么他们对于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其实是有着很多类似的。
他们就如同一张张白纸,常文涛可以在上面肆意的图画,修改。
在新宋国的小学,姜胤一共设立了三科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和《科学》,语数是后世也有的主要学科,语文主要学习的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年级之后,增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初中高中,则开始修习研读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数学这个科目就简单了,引入了阿拉伯数字之后,数学这个学科就是要教授孩子们普通的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主要学习的书本有《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到了高中,才会教一些二元一次方程的难题。
至于科学这一门学科,这个是属于新宋国小学科目里的重头戏,科学的分类学科包括《历史》《物理》《生物》和《化学》,可以说是信息量最大的一门学科。
当然,这些分类科目的难度也都是非常低,方便这些古代的孩子们能尽快的学习到这些知识。
对于小学就给这些孩子们设立这么多的科目,其实姜胤也是经过了一番调查和考虑的,在现代,他还特地去了一趟华夏大学中国古代教育研究中心,请教了一番对于教育行业很有心得的老教授。
关于给古代人灌输知识这一点上,老教授们的建议非常统一,能给古人灌输多少知识就给他们灌输多少,人类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会因为给他们灌输的少就能消化的更快,相反,只有大量的给他们灌输知识,他们才能整整快速的理解融合这一切。
因此,姜胤也把这句话用在了新宋国的教育上,大量的灌输知识,让这些新宋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人拥有更高级的世界观和科技意识,这才能让新宋的未来能一直保持在世界领先的行列。
后来的事实证明,华夏大学那些老教授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在十几门课业面前,新宋国小学的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他们每天吃在食堂住在宿舍,一切都是集体行动,除了业余的体育课时间以外,他们的时间基本上全都是用来学习。
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