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东征序曲(四)(1/2)
大运河,人类工程史上旷古空前的奇迹,凝结了无数人民的汗水和血泪,昭显着盛世王朝的强盛国力,同时也预示了帝国末日的即将来临。(..m)
为了消耗江南氏族豪门的实力,从经济上彻底统一江南,杨广发河南、淮北百万郡民,开掘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自黄河入汴水,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
为了给即将到来的庞大战争提供充足稳定的补给,隋炀帝又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至黄河,连接卫河北至涿郡。
自江都至涿郡,两渠共长三千余里,通过大运河,江南粮赋被源源不断的运往涿郡和齐郡――东征大军的集结地。
罗士信离开大兴不久,隋炀帝就带着文武百官顺着大运河去到江都,游玩儿享受当然是一个重要目的,但最主要的目的,则是为了震吓那些江南的地主门阀。
要说隋炀怠择东征的这个年头儿不好,陕西刚刚发生弥勒教叛乱不久,山东诸郡那儿至今还干着呢,燕涿一带本就是东征前线,在这些地方征兵征夫就算够可以了,再要从北方百姓身上把打仗的军饷军粮也榨出来,他们不跟朝廷翻脸才怪,山东就是最好的例子。于是乎,杨广把目光投向了江南。江南不仅富庶,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大地主都比较好欺负,关中门阀世家在朝中军中都实力雄厚,杨广自然不敢在他们身上刮油刮得太狠。江南那些宗族就不同了,朝中无人,军中无将,朝廷一号召,钱粮立马就得交上来。
按朝廷的意思,江南诸郡,凡拥有田产五十亩以上者,每家就得先捐出三成的财产,粮食最好,折现也成。这是上面下达的标准,落实到地方,经过层层盘剥,起码还得再加两成。就这样,战争还没开始,江南那些地主大族就得交出近半数的家产。
可是,江南那些地主也不是兔子,况且就算是兔子,急了也有咬人的时候。征粮征赋的过程中,地方豪强和官府的冲突时有发生,征粮令下达一月有余,效果十分不好。于是乎,杨广率百官亲下江南,坐镇江都,震慑那些不听话但却很肥的兔子们。
和风日历,春意正浓。
大运河上,三艘大船正沿河南下,最前面的是一艘三层楼船,船首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杆顶一面大旗迎风飘扬,上一个斗大的“杨”字。旗杆下杵着四道身影,正在观赏沿岸风景,为首者穿着一身墨绿色武生袍,身高体壮,面膛黝黑,一双虎目精光频现,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凭着镇压农民起义而名扬天下的天赐大将罗士信。
罗士信的此刻心情和这天气差不多,相当不错。击溃王薄之战,罗士信算是功不可没,杨林南下江都,众太保中他只带了他一人,其中固然有山东乱局未定,还需要其他十几家太保继续平乱的缘故,但亦说明靠山王对罗士信的器重,已然凌驾与其他十二家太保之上。罗士信自己也清楚,现在不论是事实上还是在别人的印象当中,他都已经成为靠山王府的第二号人物。
当然,罗士信心情好的原因不仅于此,收服苏定方也让罗士信很有成就感。王薄十数万大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隋军击溃,按照赌约,苏定方以后得一心一意替罗士信打工这次南下江都。苏定方年纪尚轻,而且对以王薄为首的义军领袖们也真没什么感情,所以很痛快的接受了这个结果。这次南下江都,罗士信也把苏定方带在了身边,一来可以联络联络感情,再则也是怕自己不在大营的时候他再变卦跑了。
“修筑这三千里人工渠,也不知耗尽了多少民力…”
运河两岸,虽然春景无限,然而人景却不必山东好多少,为了开凿两渠,隋炀帝动员将近两百万人,如此大量的壮劳力被征来服徭役,免不了造成土地荒芜,沿河两岸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民生凋敝。在当时,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把大运河看做是隋炀帝残暴和穷奢极欲的象征,当然这些人的看法也没错,不过能预见到这条运河历史效用的人,却真是寥寥可数。苏定方算上比较大众的一个,他刚刚参加过农民起义,自然对杨广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多少苦难深有体会,说话间也不经意流露了出来。
“看来你对朝廷政策颇有微词啊?”,罗士信回头看了看苏定方,道。
“属下不敢!”,苏定方诚惶诚恐道。
罗士信当然没有责怪苏定方的意思,微微一笑,道:“莫论国事…不过话说回来,这条大运河虽然苦了不少现在的百姓,却也是件造福子孙的功德。”
“将军的意思是这永济渠和通济渠的漕运作用?”
“嗯,”,罗士信点了点头,道:“相信我,即便是千年之后,这条运河依然连通着南北漕运…后世子孙会感谢我们这代人的…”
罗士信微微一顿,接着道:“上溯至秦汉,魏晋,还有后来的南朝北朝,江南和江北大多数时候都在对抗。即使在本朝,江南宗族依然和关中门阀不和,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地域相隔,人民不相连通…这条河不仅连接了南北的漕运,而且…它也连通了我们这个民族…”
罗士信身后另外两人是雄阔海和伍天锡,他们肯定是听不懂罗士信的话了,就连苏定方也不明白罗士信这句没着没落的话。罗士信见三人都是一脸无知,淡淡一笑,道:
“呵呵,不说这些了。定方,你知道这次我为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