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逐鹿大明》

530小说网(530book.com)

首页 >> 逐鹿大明 () >> 第十四章:君臣之道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30book.com/64181/

第十四章:君臣之道(1/2)

“不知这皇城几个大门的名字来历,讲究,黄先生可曾知道?”杨海波一脸谦恭的出声问道TXT下载。

黄子澄知道对方是故意考校自己,微微一笑,也不推辞,从“东华门”,“西华门”说到“玄武门”,杨海波听得他如此娓娓而谈,心中也不免由衷赞叹他的饱学,待得他说到“玄武门”,不由得一愣。想起历史上大大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突然问道:这“玄武门”便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个玄武门么?”原来他来到这个所谓的“应天”城后,虽是知道了自己所在的朝代,但却一直对自己身在后代哪个城市不甚了了,此时听得黄子澄卖弄学问,便想道:难道这里是唐朝时候的都城长安?长安不就是西安么?

黄子澄听他居然东拉西扯的将此“玄武门”比作彼“玄武门”,气得面上勃然变色,郂下长须抖动。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而登基,天下谁人不知?这小子在自己以“紫禁城”的名字警戒于他之时,居然公然说出此等言语,究竟是什么意思?想要当面指斥其不臣之心,又似乎稍嫌捕风捉影,恼怒异常,说不出话来。

太子朱标听得杨海波提到“玄武门之变”,心中也是微微一凛,转眼凝视过去,却见杨海波一脸无辜的样儿看着黄子澄,显然并不明白黄子澄为何这般气急败坏。当下心中释然,忖道:权弟少不更事,不知避讳,却是无心之言。便即微笑道:“唐太宗以玄武门之变登基,方才开创名留青史的贞观之治,黄先生莫要杯弓蛇影才好。”

杨海波眼见得黄子澄气恼的样子,心中有些快意,暗道:这家伙虽是学问渊博,却恁的小气,一句话便气得吹胡子瞪眼。

黄子澄听得朱标如此一说,转念一想,暗道:这宁王朱权虽则颇有张狂举动,但显然非是心机深沉之辈,否则绝不会在太子殿下之前,说出这玄武门之变的言语,招来忌讳,想到这里,心气略平。

此时三人已经来到了朱元璋御书房所在的“武英殿”门外,刚到门口,大门里一人走了出来,只见此人身材矮壮,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出得门来迎面望见朱标,忙伏地叩头道:“微臣兵部侍郎齐泰叩见太子殿下。”转眼看见杨海波身着亲王的服色,却是一愣,不知该如何称呼。

朱标忙一面扶起齐泰,一面笑道:“齐先生近日方才升任兵部侍郎,是以未曾认得权弟你。”原来朱元璋的儿子很多,一共二十多个,即便是朝中重臣见了诸王,也未必尽皆熟识,何况是这新近被朱元璋提拔为兵部侍郎的齐泰。

一旁的黄子澄却走上前去,笑着和齐泰寒暄,显得颇是熟识。原来齐泰乃是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第二年举进士。黄子澄则更不得了,乃是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探花及第。原来他二人年龄相仿,且都是科举出身,是以平日里便多有交往。

御书房中,刚下了早朝的朱元璋正在翻看奏折,忽见御书房总管太监薛京在书房门口伏地禀报道:“启禀万岁,太子殿下和宁王殿下以及东宫伴读黄子澄先生,在殿门外候旨觐见。”

“哦”,朱元璋听得他如此说,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奏折,略一思索,内心中略微有些诧异,心道:徐达曾担任太子太傅,和吕氏外戚HTTp://92kS/12105/朱标交好,此时朱标定为了那徐瑛说情而来。可朱权和他大哥联袂而来,却是颇有蹊跷。一转念又想起自己因为国事繁忙,几乎差不多一年未曾见过这第十七子朱权了,心中也确是有些挂念。沉吟片刻,沉声道:“宣太子和宁王觐见,至于黄子澄,叫他殿外候旨便是。”口中这般说,心下却是微微苦笑,忖道:这个黄子澄,毕竟是读书人出身,难免有些迂腐,今日太子和我诉说徐达女儿之事,多有忌讳之处,他不知避讳,竟是陪同太子来见我。心念一转又暗道:黄子澄今日陪同太子觐见的举动,一则说明了他迂腐,但同时也说明了他对标儿的一片忠心。想到这里,心中释然。在他看来,为臣子的,才能固然重要,而这忠心耿介,又重过了才能。

杨海波在殿门口正等得不耐,却见一个面白无须,身材略胖,年纪在四十许间的,穿一身宦官肤色的中年人来到殿门口前,以尖利的嗓音声宣道:“圣上有旨,宣太子,宁王殿下觐见,黄子澄殿外候旨。”说到这里,转头对一旁的黄子澄媚笑道:“黄先生,委屈你在此等候了。”薛京久在宫中,深知“东宫伴读”乃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较色,此时自然也想示好于黄子澄。

黄子澄素来清高自傲,鄙视这些阉宦,此时听得自己无法觐见皇上,心中失望,对这薛京更没了好脸色,鼻中轻轻哼了一声,完全不加理会。

薛京见自己的热脸竟是贴了冷屁股,顿时感觉有点下不了台来,心中虽是记恨,也无可奈何,朝中便是任意一个官员给自己脸色看,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莲。转过头来,面容一整,微笑着带领朱标和杨海波进殿而去。

杨海波眼见得这目空一切的黄子澄,竟是当众给了这宦官一个难堪,但这胖子却是无法发作,不由得心中纳闷。自己以前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印象中,太监似乎都是权高位重的奸诈之辈,对文武百官是生杀予夺,即便皇上都要看太监的脸色,怎的今日所见竟是大不相同呢?

其实在明朝洪武时期,太监莫说干预国政,便是小小的文官也不敢轻易得罪,

状态提示: 第十四章:君臣之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