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如何救书(1/2)
图书馆共分两会八部,两会是购书委员会和编纂委员会。编纂委员会下设旧藏、新增、寄存三组。八部是总务部、采访部、编纂部、阅览部、善本部、金石部、舆图部、期刊部。藏有中文、满蒙文、西文、日文约30万册。善本书宋金元明清刊本、写本、旧抄本2200多部、2 0多册,文津阁四库全书6144函、36000册。旧藏地图绫绢纸奉60多幅、140多册,金石拓本唐开成石经178卷,近代金石拓本3300卷,舆图 0多幅,拓本4000幅。还有寄存图书30000余册,另有藏文甘珠尔经600函,木雕经版500块。
图书馆的建筑设施和馆藏书册都是世界级的,只不过北平城仓促陷落,无论宋哲元还是蒋介石,都没有起到及时转运,据廖晋秋说,沦陷前政府对馆员并无任何指示,直到一个月后发电报请示南京寻求保护时,才得到一个‘馆内留平人员处境艰危,自属实情,目前应于可能范围内,尽力维持,仰即遵照”的答复。换句话说,这个复电就是表示:你们先靠自己吧,待在你们的岗位上,坚持住!
而此间日军已经开始派人来想以汉奸名义担任馆长或顾问,但由于遭到馆内工作人员的坚决抵制而未果,本来在日寇屠刀下这种行为无异于螳臂当车,只是北平是中国重镇,而日本人正在积极筹划在北平成立傀儡的新国民政府,对于文化上的索取暂时保持了一定克制,反正东西在这里跑也跑不掉,加上日军兵力确实紧张,所以只派了伪军一个班的人驻馆巡逻,虽然不直接干涉馆内事务,但对于进出人员看到可疑的也盘查一番。迷糊和钱大拿去找廖晋秋时就被严查了,还是靠着钱大拿的假冒伪军身份才顺利进入。
听完介绍马丙笃问廖晋秋:“廖先生,需要我们转移的图书有多少?”
廖晋秋攥紧拳头说:“我恨不得都转移走!放在这里迟早被日本人抢走。”
马丙笃同样叹息:“我们只能选择最为贵重的运走,时间紧迫,还请廖先生详加指点。”
廖晋秋早有盘算,从身上掏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需要紧急转运的图书名录,林林总总几十样,其中最主要的是唐开成石经拓本178卷;敦煌唐人写经1200卷;藏文甘珠尔经600函和木雕经版500块。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因为太过庞大而无法运走,只能忍痛暂时放在馆内。饶是如此,目录上的图书和印版加起来也有上万斤,马丙笃紧紧皱眉,这么多东西加上封装的木箱份量还得翻个跟头,可不是小数目,如何不惊动图书馆的看守伪军,又如何从日军眼皮下运出北平城呢?即使出了城,无论运到山西还是武汉都过于艰巨,实在难以想象,难道这第一次任务就要放弃吗?
告别廖晋秋,马丙笃几人回到崇文门内船板胡同的旅馆,准备与留守的几个小组长商量运书的办法,由于工作队人数太多住在一起目标过于鲜明,分别以投亲或扛活的名义分散在附近的几处旅馆,武器还是统一交由曹证保管。既然是装着投亲扛活找营生就不能整天呆在旅馆中,所以队员们也三三两两到前门和天桥一带闲逛,山涧口的人市也去走走,一来熟悉地形,二来也遮人耳目。
日本人此时对北平城的控制是个外紧内松的样子,自宋哲元部离开北平后短短几天,日军便搜罗了一批亲日的士绅名流,本着“以华制华”的策略,成立了北平地方维持会,把前北洋时期作过国务院代总理的安徽人江朝宗提到台前当会长,很快所谓新的北平市政府成立,江朝宗便堂而皇之的当上了首任市长。既然是“以华制华”,日本人不好凡事都由军队出面,再加上还要树立一个模范城市的例子怀柔统治,压榨掠夺的“吃相”也就没有那么明显。不过还是悄悄把手伸进了城市管理,很多机关都有“日本顾问”的存在,就连只有71辆有轨电车的北平电力股份公司也派驻了一个日本人当了“顾问”, 并规定电车公司人事任命、工程计划、价格制定、财政收支等事项均须得到北京陆军特务机关长签署才能有效,日本人实际上是做起了无本生意。
之所以选在船板胡同一带住宿还是钱大拿的主意。日军占领北平后,将监狱的大批罪犯除政治犯外几乎杀完,而惟独释放了毒品犯,准备大搞毒品生意,但自己直接搞实在难看,就悄悄借用了混在北平的几个高丽流氓公司出面,把绥远、热河等地运来的烟土在城内贩卖,一时间,土药店、土膏店在北平随处可见,尤其是前门大栅栏一带繁华地区烟馆更多,生意特别兴隆。日本人这样做赚钱是其一,更重要的让中国人体力衰退、意志消沉,成为从心灵到ròu_tǐ的纯粹亡国奴。最讽刺的是,这个北平市政府也想分利,就光明正大的成立了“禁烟局”,打击烟土走私和销售,但是真正做的却是收钱,无论茶馆、赌彻是妓院,缴钱之后就可以公开贩卖毒品,不但从经营者处谋利,另外还惦记上了吸毒者,需要登记持证才能就馆吸食,这个证嘛自然也要收费,真正做到了一根萝卜两头吃。
这些贩卖毒品的高丽流氓大多住在崇文门内船板胡同和苏州胡同,因为以销售“白面儿”为业,老百姓把他们住的地方就叫成“白面儿房子”,这些白面儿房子同样也能现场吸食,吸毒者成瘾后坐吃山空,身体也迅速垮了下来,死在白面儿房子的不在少数,结果也都是抬出去乱葬岗一丢完事。没两个月,这几条胡同就成了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