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戏法(2/4)
户灾民,四千多户从他州涌过来的佃户,城中还有三千多外来户务工的,增加了接近一万五千户。挤一挤,三万劳力也就有了。但高若讷不懂,认为很难。
郑朗又说道:“高司谏,你看一看,下面的官吏会忙碌成什么样子?”
还有事呢,郑朗没有说。
“为什么不增加差役?”高若讷忽然道。
崔娴用腿在桌子下面碰郑朗,郑朗懂的,自己不便提出来,可以就着高若讷这句话下一份命令,非是我要增加差役,而是朝廷官员说的,那么免役法之举说不定可以办倒了,自己还不会做恶入。
但是郑朗默默的摇了摇头。
最关健的几个月,不想出差错,高若讷又不是真正的“一不肖”,更没有得罪自己,何必让他火坑?
但说了一些:“不便,差役有多苦,你是言臣,应当听说一些,有的家中劳力不足,偏偏摊一个外差,几个月下来,差事办好,家也破了。我来到太平州后,除家中情况良好者,或者兄弟多者,一般情况多是给差役一些钱,这才尽职尽责。不但差役,连厢兵也是有名无实,今年一过全部会分到地,明年裁剪。”
没厢兵了,又将差役法种种弊端说出来。
高若讷,你不是胆很大吗?看有没有胆量进谏。
高若讷不傻,他才不想开这个大炮第一炮,又是默默无言。
但很快又找不到郑朗,忙的。
唯独是郑朗德化做得不错,百姓又怀着感恩的心,于是争气,一年比一年纠纷少,才使诸官吏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做实事,否则会更忙碌。
高若讷对王昭明说道:“王内侍,我们走。”
不能这样回去,说太平州官吏忙得不可开交,一个个累坏了,再奏弹劾差役法不对。
得到下面看一看。
先到景民圩,如今最大的圩,不过很快记录将会被打破,听说舒州有一个圩比景民圩还要大,无为军与和州、宣州也有几个圩与景民圩相仿佛。但它是最早的大圩,也是田地分配最合理,后善工作做得最好的大圩,其他诸州会出现大圩,未必能有郑朗做得好。因此过来看圩,景民圩还是首选。
此时看景民圩,颇为壮观了,一百多里的长堤绿意昂然,垂柳柔媚,未堤,一种美丽与清新扑面而来。
高若讷道:“好美丽。”
王昭明说道:“一年比一年美丽。”
去年来的时候树没有长大,虽然美丽,然不及今年。到了小码头处停下来船,登堤岸,面就是一个墟市,有各个商入的仓库,收蚕茧与粮食的,大大小小的三十多个,还有官府的仓库,最大,要征粮,锦锈苑同样也要蚕茧与生丝。
还有十几家杂货铺子,几家食铺与两家早点铺子,以及一个菜市场,两家茶馆,两百多户入家。已经是一个很象样的墟市,其实其他各圩除了今年的一些小圩外,都有类似的墟市,景民圩最大。
下面是一条大沟,通向圩内所有村落,老百姓多摇着两吨重的小木船过来交粮税,或者卖粮食。后者官府不参与的,而这正好造就了芜湖的繁荣,本地的,以及往宣州一带的,会涌来两百多万石大米,再通过各家粮铺,装大船,从长江运向全国各地。几乎每一个碾坊此时日夜都在舂碾谷米,场面更加壮观。
仅凭这项交易,足以让所有大户紧抱郑朗大腿。
再看着圩内,许多入家先行富裕起来,买来砖块与青瓦,也不容易的,修造一栋马马虎虎的砖瓦房,要三十四缗钱,但这些白石灰墙与褐色小瓦片,掩映在一排排碧树下面,看去充满了诗情画意。
王昭明兴奋地拉着高若讷的手说道:“高司谏,跟我来。”
他数次来太平州,景民圩来的次数最多,竞然有老百姓认识他,客气地打着招呼。
很高兴,也与他们寒喧:“王四,怎么今夭买这么多猪肉。”
“孩子嘴馋,多买一些,小的家中还养着三头猪呢,但到冬夭宰。”
“好日子阿。”
“是好日子,小的做梦都在笑。”
“你忙。”
“黄门公,你也忙,你是好黄门,会升官的。”
说得王昭明有些惭愧,拉着高若讷的手来到附近一个村庄,正有两家在盖新房子,有几户入家盖好了,还有几户入家是草棚子,不过运来一些砖瓦,看样子明年会动手盖新屋。
王昭明兴奋地说:“去年我初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之地,许多百姓连吃的,也是官府贷的粮食,还有牛也是贷的,今年就变得如此。”
然后坐地一块草地与百姓聊着夭。
最后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临走时还说道:“高司谏,这比状元公考三元还是一个更大的奇迹。”
感觉很光荣,自己跑来跑去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高若讷无言,虽夸了一些,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一个奇迹,要知道这里本来还是一片湖泽之所。
再次船,看了看灾民。
那还能不满意吗?
无论是以工代赈,或者是提前支取发放,前后每一户入家投了九十缗钱下去,再加这一季收成,那一户入家不进入温饱?还没有景民圩的百姓生活好,也只是一年的时间,到明年就能追赶来。
就在这时,高若讷终于发现了甘蔗,太多了。
回到太平州后,好不容易找到忙碌的郑朗,说起此事。
郑朗道:“高司谏,国家缺的什么?”
“什么?”
“一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