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千古谎言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1/1)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名言”可能大家今天听起来会觉得很不可思议,说这句话的人要么是一位天才似的人物;要么是一位口气狂妄的无知莽夫。实际上,这句名言并非出自一位天才,也非出自一位莽夫之口,它出自在政治上曾经三起三落的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赵普之口。那么,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北宋当朝宰相,为何要说出如此狂妄之语呢?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宰相,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者有之,德高望重者有之,有才识却声名狼藉者也有之,没有才华而又能够在政治上三起三落者,非赵普莫属。尽管没有其他宰相的知识修养,但是赵普依然能够在宋朝那个注重学识的时代站稳脚跟并多次担任丞相一职,确实有着其过人之处。正因为如此,他才说出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一令人振聋发聩的“名言”。
事情还得从赵普的经历说起。赵匡胤起兵之前,赵普也想过通过科举来走上仕途,但是一连考了好几次都不中,于是只好在淮南滁州的一个乡村做了一名教师。/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兵攻打滁州之时,遭到了南唐滁州守将的猛烈抵抗,赵匡胤军队的进攻一再受挫。赵普在滁州教书许多年,自然对滁州的地形十分熟悉,再加上他久仰赵匡胤的名声,便给赵匡胤指出了一条偷袭南唐军队的捷径。在赵普的带领下,赵匡胤打破了南唐军队,为以后的帝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次开始起,赵匡胤便将赵普留在身边做参谋,视为心腹,赵普也不负重托,为赵匡胤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赵匡胤建立北宋后,赵普向赵匡胤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良策,均被赵匡胤采纳,随后,他又辅助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了南中国。公元964年,赵普被赵匡胤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按照常理来说,已身为宰相的赵普只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朝纲来办事便可以善始善终,即便没有才识也不会引来群臣太大的争议,可是他在被任命为宰相之后,不仅飞扬跋扈而且贪图钱财。朝廷原本有些大臣就对他无才识而又被任命为宰相心怀不满,在见到赵普人品竟然也如此差之后,更是对他产生了鄙视的心理。大臣对他的弹劾奏章也一道接着一道地摆到了宋太祖的跟前。尽管赵普没有才识,但是对于眼前的境况他还是很清楚的。于是公元973年,在当了近十年的丞相之后,他被宋太祖贬为河阳三城节度使,这是他自当年滁州之战结识赵匡胤以来,第一次远离政治中心。公元981年,赵普再次被任命为丞相。短短几年的时间,宋朝的朝廷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先前由武将所担任的文官之职,也已绝大部分被文官所取代。
在这个四周都是才子的朝野,赵普学识缺乏的劣势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上到皇帝下到普通官僚,都对赵普学识的缺乏产生了不满之心,甚至有些大臣还公然在朝堂上责问赵普看过哪些书,这使赵普倍感难堪。据史料记载,有一次,连宋太祖也忍不住问赵普看过何书,赵普只好如实地回答只看过半部论语,但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脸面,他顿时豪情迸发,说出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言壮语,宋太祖也被他的气势所感染,对他的忠心和学识大为赞赏。关于这一点,《鹤林玉露》中有着详细的记载:“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就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原生态”。从这句话之中,我们不难看出赵普在说这句话时那种强烈的情绪化色彩,与其说这句话是赵普出自真心的肺腑之言,倒不如说这是赵普的一种牢骚不平之语。他的言外之意是:尽管我只读了半部《论语》,可是我还不是一样辅佐您平定了天下,放眼整个朝廷,又有哪个大臣可以和我的功劳相比,又有哪个大臣可以和我的能力相比呢?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琢磨,根本不难发现赵普说这句话的真实意图:由于心虚引起的打击和报复知识分子。“半部《论语》”果真可以治天下吗?不可否认,单纯的“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如果不会运用于实践根本起不到丝毫的作用,但是,彻底读懂半部《论语》便可以治理天下,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