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军备(1/2)
“国师爷,李中堂遇刺,朝野大哗。【..】”
鹏揉揉太阳穴,道:“可速遣孙毓汶、徐用仪会见各国公使,告知此事,同时电传,令李中堂暂且归国将养。”
这几日,鹏为裁军一事耗费精力甚巨,大清常备军八十余万,其中大半均为可视之毫无战斗力的八旗与绿营!而每年的常规军费就要耗去白银三千七百余万两,几乎占国库收入的半数。
涉及如此多人之利益,阻力可想而知,幸好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先后被鹏说服,整个朝廷中枢全力为之,方才硬性推了下去。
这十五万人除少数湘、淮、楚军队外,多是绿营兵。鹏的裁军条款也甚为苛刻,不发遣散费,全由地方督抚设法安置。此令一出,地方大员们几乎人人反对,对此朝廷也未用强硬手段,只是停止拨付饷银,只要不激起兵变,凡事可由地方督抚裁决。
“挣钱真难!”看着户部节省的这几百万两银子,鹏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节省下来的五百五十余万两银子,鹏拿到了三百万两,一百万两以修建学堂的名义建颐和园,前方军费五十万两,余下的户部机动。
有银子便好办事,保定军械局迅速建立,鹏半是命令、半是高薪,将金陵机器局与天津机器局的技工挖来大半,一时间,保定武备学堂与军械局均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这日,驻德公使许景澄突然收到国内密电,不惜代价购置无烟火药制作流程,电传回国。
许景澄不敢怠慢,所幸一八八四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维埃利发明制成了第一种无烟火药后,德国已然有此工艺。因此没费多大劲便将这一任务完成。
哪知还未来得及喘息,国内第二封密电又至,寻访炼钢、采矿等工程师,若可来华,一切条件均可应允。
“一切条件?这未免太过空泛。”看着密电的署名“国”,许景澄不禁露出一丝苦笑。他想了想,复电西方工匠虽众,奈何多数不肯背井离乡,即便许以高薪也未必成行。
直隶,保定武备学堂。
鹏看着电文,忽然笑了,作为一个未来人,许景澄是近代人物中给鹏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他所撰写的《外国师船表》见解颇高,名操一时的北洋定、镇两舰也为其勘验接受,当时的确代表了较高之水准,以上功绩足以证明许景澄之能力。
“立时汇银十万两,供驻德公使馆招募人才之用,再行电告许景澄,除高薪外,还可受大清爵位封赏。若有志科研者,大清可提供一切之便利。”
十万两白银迅即到账,许景澄着实吃了一惊。他久不在国内,只是依稀听到一些“国师爷”的传闻,并不以为然,但十万两白银足以让其明白这位“国师爷”当前确有左右朝政之实力,更兼这封电文,简直摸透了当前一些西方研究者的脉搏要知道这些人有些看重高薪,有些对皇家封赏情有独钟,更多的却是生恐自己的一身抱负不及施展,鹏的电文明确提出可为科研者提供一切便利。这点诱惑不可谓不大。
纵有难度,事关大清兴旺,也要勉力为之。许景澄立时开始了招募、挖角的行动。
只是许景澄不知道,与鹏交代给驻英公使、驻美公使的任务相比,他的任务算是相对轻松。
“设法收购帕森斯航海蒸汽涡lún_gōng司,可邀其整体搬迁至华。”
“寻访一八九三年潜水艇设计大赛冠军获得者霍兰,不惜代价招其来华。”
一辈子也未曾见过如此匪夷所思的密电。任两大公使绞尽脑汁,最后依然是呆若木鸡。
日本,马关。
“中堂大人,国师爷急电,即刻回国将养。”
李鸿章轻抚伤处,自语道:“血光之灾,当真是血光之灾。”
李经方一怔,虽有疑问却也忍住,依旧手持电文侍立。
李鸿章略想了一想,便道:“既是国师爷有令,只好先行回国,你且去准备……”
话音未落,门外有人通禀:“中堂大人,日相伊藤博文与外相陆奥宗光前来探视。”
直隶,保定机器局。
“国师爷,李中堂不肯回国。”
“为何?”
“李中堂电告国师爷,日方已同意除台湾澎湖外先行停战,是以李中堂认为时机难得……”
“什么!?”本来就为火药研发进展缓慢而恼火的鹏一下子找到了宣泄口。“电告其立即回国,不得有误!”
“是。”
“慢。”随同鹏身侧的直隶布政使朱靖旬道:“国师爷,以下官愚见,李中堂遇刺后,朝廷上下皆有人认为,更应趁彼理屈之际和谈,据闻太后和皇上也颇为赞同,尽管国师爷有对日决断之权,然朝中一众大佬势力也未可轻看,更兼天威难测……”
“请国师爷三思。”保定知府李映庚也道。
鹏瞬间冷静了下来,他负手仰天叹道:“与天斗,还要与人斗!朝廷上下只知结党拉派,相互倾轧……”说到这里挥挥手,道:“电告李中堂,务必待伤势痊愈后方可开始和谈。”
看着鹏的回电,李鸿章不禁露出一丝苦笑,以他之能,当然明白这封电文的用意就是一个字拖!然而此时颇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日方能同意么?
四月二日,日方出示和约底稿,并限三日内答复。其内容如下:
一、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
二、中国将盛京省南部地方、台湾全岛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