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重大变故(1/2)
“我会的。”许朗站起身,“没别的事就散会吧,我去和高晨准备一下。”
“报告。”话音未落,门外响起了一声报告声。
“进来。”一个少尉拿着一封书信走了进来,“报告长官,又有人放了一封信在咱们的门口。”
“知道了。”蒋北铭接过信撕开,少尉敬了个礼转身出去了。
蒋北铭的表情越来越沉重,盯着这封信上上下下的看了几遍。
“北铭,谁的信,出什么大事了吗?”许朗急切的问道。
“诸位,情况有大的变化。”蒋北铭抬起头,“这是涛敏送来的,盛京发生了重大变故。莽古济被杀了,情况和原先的历史上几乎完全一样。莽古济凌迟处决,莽古尔泰长子额必伦处死,其余五子黜为庶人,给其他王爷为奴使唤。屯布禄、爱巴礼两人及其所有亲支兄弟、子侄全部被凌迟。正蓝旗建制被取消,属员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共处决一千余人。”
“怎么会这样?”许朗被这个消息惊了一下,“你不是说涛敏告诉你他已经让谢田干掉了冷僧机吗?”
“我也不知道。”蒋北铭把信递给了许朗,“豪格已经回盛京去了,皇太极派了济尔哈朗带着鳌拜和五千八旗精锐到了朝鲜,并且命令涛敏征集两万朝鲜新军准备攻明。”
“皇太极要攻明?”众人纷纷嚷道,“什么时候,进攻哪?”
“都别乱。”许朗看完了信又递给了张海,“涛敏并没明说皇太极打算什么时候进攻明朝,也没有说会进攻哪,因为他也不知道。皇太极只是让他调集两万朝鲜新军回盛京待命。”
“那涛敏回去吗,他这次会帮皇太极吗?”众人又问道。
“涛敏没说,他可能也在犹豫。”蒋北铭又问道,“许朗,原先的历史上,崇祯九年的满清入关具体是怎么样的。”
“在原先的历史上,崇祯九年,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6月27日,兵分三路入喜峰口、独石口,共克12城,56战皆胜,获人畜17万9千8百。8月20日,清军撤退, 9月1日,携带掠获的人畜及其大批物资从容出关。”
“也就是说,如果涛敏这次听从了皇太极的命令,八旗兵的总兵力将会达到12万。”蒋北铭颇为担心的说道,“我们的独立师只有3个步兵团在北面,林兆龙和韩万涛都没过来,赵奇的重炮团也没过来,安德里亚斯的骑兵团现在整编的怎么样咱们也不知道。算上北京的神机营和快枪队,咱们的总兵力不到2万。”
“洪承畴和卢象升的部队不能调回来吗?”有人问道。
“恐怕很难。”蒋北铭说道,“按照涛敏信上的说法,皇太极将会在几个月内有所行动。洪承畴和卢象升现在都被高迎祥他们拖住了,很难回撤。”
“那吴三桂呢。”张海问道,“把关宁铁骑再调过来。”
“这就要看涛敏的了。”许朗回答道,“如果这次涛敏还帮皇太极的话,他一定会向皇太极建议分兵进攻宁远,以拖住关宁铁骑,因为满清的兵力增加了。”
众人都觉得这次的事情有些复杂,张海气愤的说道:“你说这个涛敏,到底怎么想的,送封信也不把情况说明白了。”
“涛敏能送信就不错了。”蒋北铭命令道,“现在我命令,许朗,你不要去榆林堡了,留在北京帮着出出主意;张海,马上去找总务二处的人,葛涛已经回到北京了,让他立即和东北的特工取得联系,随时掌握第一手情报。”
“你们几个。”蒋北铭对其余的穿越者说道,“立即派人通知周磊、王谦祥和王兆星,让他们收缩兵力,加紧防御,随时注意满清的动态。还有,立即把这个情况让总务二处送回家里面。”
“是。”所有的人齐声回答道。
盛京的王宫里,豪格垂手低目的站在皇太极的面前。
“豪格。”皇太极看了一眼面前的这个长子,“你终归是我的儿子。”
“回阿玛。”豪格低声说道,“我是阿玛的儿子,妻子的母亲想谋害父汗,我怎么能与谋害父汗的女人同处呢?”
“你很久没叫我一声阿玛了。”儿子的话似乎引起了皇太极的一丝亲情,“正蓝旗要重新编制,你要多用点心。”
“儿子知道。”
“朝鲜那边有什么新动静吗?”
“回阿玛,并没有什么新情况。涛敏兄弟现在日夜编练朝鲜新军,打造战舰。”
“你送回来的那些信本汗也看过了。”皇太极懒懒的问道,“你觉得他们两个在朝鲜的土改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豪格没听懂父亲为什么要这么问,想了一会说道:“回阿玛,朝鲜的土改的确很有成效。现在整个朝鲜对咱们大金交口称赞,而且朝鲜人从军和交粮的积极性也很高。只不过。。。。。。”
“豪格。”皇太极打断了儿子的话,“你觉得如果在咱们大金也实行土改会怎么样?”
豪格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在给皇太极的信中也提到过土改的好处和缺点。但是豪格一直觉得在朝鲜可以这么做,如果放在大金则不太可能,因为在大金也实行土改的话,首先反对的肯定是那些旗主和贝勒,因为他们占的土地是最多的。
“回阿玛。”豪格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儿子认为大金不适宜朝鲜的办法,冒然土改会引起动乱。”
“本汗累了。”皇太极伸了个懒腰,“你下去吧,记住,你永远是我的儿子。”
朝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