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1926之崛起》

530小说网(530book.com)

首页 >> 1926之崛起 () >> 第六百章 抗战 上海 淞沪抗战(一)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30book.com/38281/

第六百章 抗战 上海 淞沪抗战(一)(3/5)

在租界里面。负责租界治安的工部局都是些蓝眼睛大鼻子的老外,想让中国人声势浩大的冲进租界去破坏“日本权益”,那可不是那么容易做手脚的。真要那样,恐怕中国人一进到租界里面,就会先被巡捕驱散。

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两人想来想去,最后认定,比较可行的,还是弄出点人命,弄死个把日本侨民,来点燃日中战火。

可让谁去做这个冤大头呢?

这个冤大头可不能随便找,这是很有讲究的。

第一个,这个冤大头不能是个地头蛇,在上海住久了的侨民。那样的人,弄死一个,七大姑八大姨的发动关系查起来,容易露馅,搞不好就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第二个,这个冤大头要无知无畏。胆子小机灵的日本侨民,看风头不对才不愿随便到抗日情绪浓厚的中国人聚居区去转悠。第三个,这个冤大头得死得有点价值,他的身份足以让日本人为他的死而特别愤怒。

想来想去,有几个日本人就被圈进了这个名单。这些冤大头是一帮从日本来上海还没多久的日莲宗和尚。

日莲于1222年诞生在日本千叶县的一个小渔村。12岁出家,16岁正式为僧,取名莲长。翌年,他前往镰仓修学,之后在比睿山、奈良等地钻研当时所有佛教学派的教理。32岁,他通过《法华经》领悟到潜藏于每人生命里宝贵的‘佛界‘,并教示开启此佛界之南无《妙法莲华经》才是佛法的究极。他立宗宣言,改名为日莲,开始了宗教改革的计划。

日莲宗教化方法有所谓“折伏”和“摄受”两种。灭后由其门下的日昭、日朗、日兴、日向、日顶、日持等六老僧葬其遗骸于身延山,建久远寺,即今日莲宗的总本山。著有《守护国家论》、《立正安国论》等300余种著作。后来日莲的弟子分成许多派别。近代日本新兴宗教的几十个教团,有70都属于日莲系。在日本很有影响力。

这些日莲宗的和尚们,从日本来上海没多久,在上海侨民里没什么亲友,死了都没人认识。而且这些和尚现在自己也还搞不清上海的情况。

更妙的是,在日本,和尚是方外之人,不问俗事,很受国民尊敬。如果慈悲为怀不问红尘的和尚都被中国人杀了,当然比一般日本人被杀更容易引起日本人的愤怒。

此外,这群日本和尚还不是一般的和尚,这可是日莲宗的和尚,日莲宗出了名的具有攻击性,早期传道的时候,日莲宗的和尚会跑到街上和人激烈辩论。而这帮和尚的老师就更是个狠人了,正是此时日本有名的暗杀组织血盟团的龙头老大,日莲宗僧人井上日召。

和尚组织暗杀团,很给力。这就是日本和尚的特色。

能吵能打有后台,又是刚来上海的和尚,绝对是很不错的冤大头。

准备被弄死的冤大头找好了,接下去自然要考虑把屎盆子扣到谁头上了。很快,一家名为三友实业社的企业被田中隆吉选中了。

三友实业社,听着很像日本名字,但却是标准的中国企业。

虽然今天知道三友实业社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当年在上海滩可是赫赫有名,在日本人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纺织业,这家企业硬生生杀进去,抢了日本人好大一块市场份额,号称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纺织厂,早就成了日本纺织厂的眼中钉。

三友实业社由陈万运、沈九成、沈启涌于民国初年创立,因为经营有方,很快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家具有大机器生产规模的纺织厂。

陈万运,又名陈曼云,出身于浙江慈溪一个小商人家庭。陈万运幼年时在家乡进私塾读书,15岁随父到上海谋生。先在市郊浦镇三阳泰烟杂店当学徒,后转入虹口嘉兴路上的乾新祥烟纸店当学徒。少年陈万运做事认真,又肯动脑筋,深得店主器重,满师后留店当伙计。

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的思潮在国内风起云涌,关心国事的陈万运受其影响,萌发了走实业救国道路的意念。经过长期细心观察,陈万运终于找到了一条创业门径。

当时西方列强大肆对中国商品倾销,日用商品更是洋货独步天下,单洋烛一项,1910年进口就达百万两,洋烛取代了中国老式的油盏灯和土蜡烛。陈万运发现,洋烛烛芯一直由日中桐洋行独家经销,尽管要价高,却供不应求。在烟纸店工作多年的陈万运揆情推测认为可以从这个本轻利厚、生产技术较为简单的项目入手,步上创办实业的征程。

1912年4月,他找到了两个合伙人,一个是同乡沈九成,在上海高裕兴蜡烛店当学徒,另一个是陈的亲戚沈启涌,当时也在“乾新祥烟纸店”工作。3个人倾其所有,集资450元,在四川北路横浜桥南堍士庆路鼎兴里租借5间小屋,购来10台手摇烛芯车,开始制造洋烛烛芯。小作坊取名“三友实业社”,内涵3友合作,实业救国之意。产品商标定为“金星”牌。

一年后,沈启涌跳槽,拆股分手,不久陈万运的同乡陈律甫入股2100元,其时资本增加至2400元,并在厂名上加注“美记”二字。产品出来了,要打入日商垄断的烛芯市场,又成了难题。为了打开局面,陈万运和沈万成自己走街头,在日商洋烛行附近,摆摊点燃自制的蜡烛。行人纷纷围观,看到蜡烛不淌油、不弯头、不中途熄灭,确实不比洋烛逊色。这一街头活广告使“金星”牌烛芯从此名声大振,“三友”的烛芯也以价廉质优的优势迅速打

状态提示: 第六百章 抗战 上海 淞沪抗战(一)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