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错过(1/2)
第280章错过
侵华战争不断扩大,中国的誓死抵抗,对骑虎难下的日本政府来说,是开始完全没有想到的,日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物资缺乏,主要依赖输入,而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
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
“而对日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日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
日本发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昭和十二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
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超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从而“加重了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大致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总的来看比会战前有所下降。这也是日本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企图“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因。
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中国幅员广大,日军可以回避我们的阵地设施,而日军的惯用战法就是迂回包围,即使从阵地防御的角度来看,在作战指导上也有不足与失误:兵力分散,以连绵不断的一线式阵地进行防御战斗,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力的战略预备兵团;
会战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处处追随在敌人行动之后,不少措施类似“挖肉补疮”;在指挥体系上,受人事关系影响过大,许多兵力调配不是以作战需要为依据,而是按派系及资历任官,职务与所属兵力不适应,造成“屋下架屋,床上叠床”的弊病;
命令、报告的转达,自军事委员会至基本战略单位的师,要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5个层次才能到达,难免贻误战机。
国际上,中国抗战以来,美国公众受“孤立主义”影响,并受日美贸易的牵制,一直采取观望态度。
直到广州和武汉失陷前夕,罗斯福总统才表示:中国如能阐明广州与武汉撤退的战略目的和今后抗战的意志,他将乐于批准对华借款。
不久,罗斯福看了蒋介石在10月30日发表的《为武汉撤退告全**民书》,在11月10发来电报:“对于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战及其苦难遭遇,深表敬佩与同情。”
12月12日,美国进出口银行董事会同意向中国提供“桐油借款”二千五百万美元。15日,罗斯福正式批准这笔贷款。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美国提供的第一笔贷款。
章非带着一千多精锐部队和收拢的三千多溃兵,带着这大量的物资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潜行之旅。
因为这一路上随时可能碰到日军,他们并不敢选择大路,而是尽量走小路,这一来时间上和约定的就推迟了很多。
而这个时候,已经和唐勇汇合的杨楚旅,总算解决了留在大别山这支部队的危机,部队总兵力一下增加到了7000多,不过在战力增加的同时,目标自然也就大了起来。
这个情况很快引起了畑俊六的注意,眼皮底下留下这样一支军队,怎么可以,而此时正为武汉扑空而恼火的岗村宁次,接到命令后马上调集大军,准备围歼这股部队。
日军的兵力调动被军统的潜伏人员发现,并报告给了戴笠,这时的戴笠和陈诚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后面那么明显,加上戴笠本身因为一件事自已麻烦一堆,此时正向蒋介石辞职,所以这份情报,很快就到了陈诚的手里。
陈诚本身就对新十六军有愧,听到这个消息大惊,他马上给唐勇等人下了一道命令,让他们往南昌方向转移。
这时,日军离他们的距离已经不到三十里,可以说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请示过章非后,还没等到回电,就开始下了部队转移。
正因为果断的行动,他们在日军到来之前离开了这里,这样一来,岗村的计划破产,而逃过一劫的唐勇,也彻底失去了和章非汇合的机会。
章非这边因为赶路,电报接收到时已经过去一天,知道这个消息,让他感觉真有点天意弄人,选择和这股部队汇合,最后反失之交臂。
乔芸站在章非边上半天没动,“现在这样的情况,没有必要再去敌后了吧?”
“去,为什么不去?”章非似呼在问,但话里却很肯定。
“我们去和南昌或者西南,能取到什么作用?现在没有部队,对我们来说反而没有那么多的顾忌,论指挥才能,比我强的人多的去了,我在不在都没有多大关系。”
章非说到这里显得很自信,“去敌后就不同了,我们有这些东西在手,再拉起一支部队不会难,这段时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