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欢而散(2/3)
脆的解散了这个早已名存实亡的诸侯联军,各诸侯也便各自率部准备返回自己的领地。而此时袁绍却得到了一个令他极为不悦的消息:孙坚得到了失踪的传国玉玺。而孙坚能得到玉玺说来也是巧合,就在徐济率部救援曹操的当夜。孙坚听麾下一个军士言及宫殿南侧有一口井中有微光闪烁,孙坚一时好奇便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而捞起的却是一具妇人的尸首,看上去已然死了许久了,但其尸却丝毫没有腐烂的痕迹,而且是宫样装束,脖颈下还带着一个锦囊。孙坚便令人取来,而孙坚打开锦囊时,之间锦囊内内有朱红小匣一只。并以金锁锁着。孙坚便唤人取来古锭刀将其破开,见到一枚玉玺。
这玺印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玺印上还有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孙坚着实是认不得这玩意儿是什么,于是便唤来程普问之。程普细细端详之后立刻便跪倒在地道:“主公洪福也,此乃传国玉玺。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时。见凤凰栖于石上,寻之乃得。秦二十六年,嬴政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是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运道。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闻言便是一愣,他哪里料到自己能得到这个至宝,但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今孙坚哪里能保得住这个玩意儿?莫看它不过是小小一方玺印,但从程普所说不难看出得到这东西无疑便是有所谓的皇帝命格。如今孙坚着实是有些难以决断了。而程普见孙坚一脸的沉吟之色再次开口道:“主公宜早做计较,否则恐怕迟而生变!”
孙坚闻言转头看了看依旧硝烟四散的洛阳残城也是叹了口气道:“德谋言之有理。我明日便向袁本初请辞。”但孙坚没有预料到的是他千万叮嘱要人不得外泄这个消息,但最后却还是没能瞒过袁绍。
原因是见到孙坚发掘玉玺的数个军士之中有一人乃是袁绍乡人,他见此消息便欲假此为进身之资。于是也没理会孙坚的命令连夜偷出营寨。径直至酸枣大营来报袁绍。袁绍闻听这消息登时便是大惊,但却没有立刻发难,而是赐予这个通风报信的军士赏赐,令其暗留军中。次日,孙坚果然便来向袁绍告辞。
孙坚说的理由很简单:“盟主,孙坚前一阵战伤未愈后又染小疾,欲归长沙,特来辞别。”袁绍闻言冷冷一笑道:“文台欲欺我乎?我一早便知文台之疾乃害传国玺耳。”孙坚哪里料想得到袁绍会说这么一句话,当即大惊失色道:“此言何来?”袁绍却不回答只是冷然道:“如今我等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文台既获,当公诸于众且留与盟主暂为保管,待诛了董卓之后再归复朝廷。然而文台如今欲藏之而去,究竟意欲何为?”
孙坚哪里敢认,袁绍的言辞就已然坐实了私藏玉玺必然是死罪了,那孙坚自然也就一条心横下来就是不认账了,于是孙坚也便故作怒色道:“本初何以言玉玺在我处?可有证据?”袁绍闻听孙坚这话冷笑道:“文台不愿坦白?也罢,我只问建章殿旁井中之物如今何在?”听到这话瞬间已然晓得自己军中必然是出了叛徒,但此时不论如何孙坚都绝不可能认了这事的,否则袁绍必然要取自己性命,于是便慨然道:“本初为何一意冤枉我?我本无之,何强相逼?”
袁绍看孙坚一副绝不坦白的模样也动了真火,便以手按剑道:“文台还是作速取出,以免自生祸患!”孙坚哪里肯认?当即便指天为誓道:“若孙文台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帐中一众诸侯听到孙坚如此赌咒发誓都劝袁绍道:“文台如此说誓,想必无之。”而袁绍依旧只是冷笑道:“诸公毋为孙文台所欺。若无真凭实据,我何以如此难为他?”当即便唤军士出看着孙坚道:“文台打捞之时,可有此人否?”孙坚见此人立时大怒,便要拔所佩之剑斩杀那军士。袁绍见状亦拔剑而出大怒道:“孙文台你欲斩此军人,乃欺我也。”而此时袁绍的麾下健将颜良、文丑也已经赶来酸枣,如今就在袁绍身后,见到孙坚拔剑皆拔剑出鞘。而孙坚背后的程普、黄盖、韩当亦是掣刀在手。众诸侯一看情势不对当即便分为两派将二人分别劝住。
孙坚见袁绍已然与自己再无调和余地也便干脆的直接率领本部兵马拔寨离洛阳而去。袁绍哪里能忍住这一口气,心中怒火一时无法排解。便立即修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送往荆州,而收信之人,便是刺史刘表,袁绍在信中写的内容很简单,便说孙坚身怀传国玉玺,请刘表于路上截住夺之。袁绍的想法很简单。我袁绍得不到的东西,也不是孙坚能够拥有的。
如此一来诸侯自然是人心四散,轰轰烈烈的一场所谓的讨董联盟瞬间便土崩瓦解,诸侯之间也颇有私怨,经孙坚一事自然也是不欢而散了。
就在此时,诸侯之间又出事了,却是兖州太守刘岱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