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返回长安(1/2)
在没有测量钢铁里碳含量仪器存在的大唐,工匠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就能知道铁的好坏,这让关志义很好奇。难道人真的有机器设备也无法检测的功能。
当然,就算神级铁匠也不能说这块铁碳含量高了。他只会说这块铁太硬或者说这铁太软了。
这位名叫朱云敏的铁匠,出生于云阳,祖祖辈辈都是打铁的出身。
他从七八岁就开始接触这一行当,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他也算小有经验。因此,关志义把炉子里炼出的第一批铁交到他手上的时候,他立马断言这铁不行。
朱云敏说的不行是有前提滴。
对于这一批铁块儿,他的第一个评价就是“百炼之铁”。不过,当老关问他能不能称得上钢的时候,他才是说“欠点火候,铁还是太硬了”。
关志义自然不会告诉他,这是直接冶炼出来并没有锻造的原铁。不然,老朱一定会被惊讶得下巴都掉地上。
把这些铁分给朱云敏几个人,关志义就让鲁叔业降低一点焦炭的使用量。如果朱云敏觉得不行,再继续调整。相信总能找到最满意比例,直接就冶炼出钢铁来。
朱云敏也是一个聪明人。
当关云找到他,说要找一个稳当的人做活儿。看到关家提供的条件以及他们提出的要求,他当机立断的签下了合约,成为今年第一个进关家的人。
关志义任命他为铁匠管事,并让曾阿牛先考察一下他的人品。要是朱云敏的为人能信得过,那么有些事情就直接交给他处理了。
成为关家的人,对于朱云敏来说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且不说关志义的官越做越大,马上就要当上驸马了。就凭他打造枪支,将来李世民会不重重的奖赏一番?这个年代当一个铁匠,他若是本本分分的打造日常用品那么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出息。即使帮武将打造出神兵利刃,也不如现在的成就。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如今关家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作为关家的下人,那也是相当的硬气滴。等老关献出火枪,为大唐打下一片天地。那么这些帮他付出的工匠也会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关志义在云阳待了一个多月,瓷器圆满的弄出来了,钢铁冶炼也初见成效。只要曾阿牛他们继续按计划执行,那么正宗的钢铁冶炼和火枪想必不久就会出现了。
山东那边的子弹就麻烦一点。
火药容易制造,但是出现事故的几率也很大。稍微不注意,整个庄园就被炸平了。
而弹壳的打磨也比炼铁复杂多了,你不能指望从来没有见过枪炮制造的关志义,自行研发出机械冲床。机械冲床的机构且先不说,光动力就不是他但能够想得出的。
关志义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差不多了,就开始带着老婆儿女回长安了。
至于徐陵他们的特种兵训练,老关可不会去看。
训练很苦,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他连每天早上坚持的半个小时锻炼都已经放弃了,你说还指望他去跟着士兵们训练吗?
不知徐陵他们这些家将,就连李月莲都笑话过关志义。说他知识很丰富,本事很牛比,就是懒筋太粗。要是能够勤奋一点,武将们都乐意把家传本领交给他。
这可不是开玩笑滴。
他作为李世绩的女婿,在战场上又屡建奇功,老李有心把一身武学交给他。奈何他受不了苦,连一天都没有坚持下来。其他武将也想他这个年轻人照顾一下子侄,都说收他当徒弟。可是这家伙就是懒散,一点儿也没有那个兴趣。
说起这个年代的练武,老关还是挺好奇滴。
有没有内功,能不能一斧头把盔甲给劈成两瓣儿?水浒中神行太保的那种绝技,有没有?这些他都想知道,可是他也晓得没有勤学苦练,这些功夫不会自动的降临到自己身上。
虽然他没有去看过徐陵他们的训练,但是基本情况他也是知道滴。
他们辛苦的训练不是白费滴,一个多月他们的体力、反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了那些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潜入敌后、扰乱补给线等等科目,让他们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作战能力。
一路上,儿女都把出行当成旅行,叽叽喳喳的说过不停。
只有关志义有些担心泄漏行踪,一直低调行事。
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可能是前世的小市民心态作祟,生怕领导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这些反正都要交给李世民的东西,就算你现在不拿出来,也不用遮遮掩掩的呀!你越是这么做,越容易被皇帝发现。到时候不是问题,也让你弄出问题了。
幸好,李世民忙于处理吐谷浑战败后的残局,又要应对国内的各种问题,没有时间搭理他。
回到长安,巧儿已经按他的要求把一切都弄好了。
如今他们一家七口,在明面上跟大唐的其他人家差不多,不再搞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了。实际上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有种变本加厉的感觉。
时间过得很快,转移冬季就悄悄地降临人间。
关志义的武将出身被剥夺了,谁让他和侯君集不对付呢?李世民对老候可是真心没有话说,都是一起风风雨雨闯过来的人,怎么能亏待他。
李世民考虑他当过刺史,如今战事已平,就把他弄到内阁在大理寺跟着杜如晦。
说起杜如晦,他真心应该感谢关志义。本来贞观四年就该挂掉的他,因为老关的原因,如今依然活蹦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