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捷克坦克(1/2)
总是打马后炮的北方军情报署官员,在一线军官的咒骂声中,神情尴尬地将才到手的日本关东军军事装备材料移交给前线的三大军团。
日本关东军临时加强德惠守军的是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性能相当不错,结果就让高桂滋军团的空军部队倒了大霉。
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口径75毫米高射炮,角色类似于北方军装备的flak18防空炮,专用于野战或要地防空。全炮重量2450千克,炮弹重6.54千克,最大射程14 米,最大射高9100米。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战场上临时充当压制火炮使用,甚至效果也相当不错,据说在1000米距离内可以轻松贯穿75毫米左右的均质装甲。
至于日军大逞威风的九三式大口径机枪,在北方军的作战兵器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装备。
在德国人看来,他们更喜欢用更大口径的20毫米机关炮,而不是大口径机枪,因为前者威力更大,射程更远。
尤其是当g34这种大杀器出现后,轻重机枪领域的光芒似乎一下子都被g34给压下去了。
面对g34似乎是永无休止的子弹需求,步兵连对大口径机枪的火力加强需求明显削弱了。而到了步兵营这一层面,已经完全可以使用20毫米机关炮了。
北方军参谋本部最终还是放弃了在步兵连增加一款类似大口径机枪的计划,因为更新式的sdkfz222系列轮式装甲车,已经装上火车源源不断运往齐齐哈尔了。
新式轻型轮式装甲车,采用的是20毫米机关炮和g34各装一门的武力架构,火力上完全可以弥补大口径机枪缺乏造成的缺口。
日本人在德惠战场,完全按照当年欧洲战场堑壕战的经验,布置了纵横交错的战壕体系和连环配套的永备工事,再加上不断完备的火力构造,远战是炮火反击阻隔,近战是地雷掷弹筒横飞,直接就成了一个钢铁刺猬。
在东北平原上,要想使用步兵冲锋战术,成功穿越炮火和地雷构筑的死亡区,进而夺取德惠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想在不付出重大伤亡而又快夺取德惠,最理想的就是使用装甲集群突破城垣了,当然不是那种简陋的轻型装甲车。
同时,北方军得到的了一个勉强算作好消息的坏消息。
日本关东军在德惠战场上使用的八-九甲式坦克,面对无力对抗北方军坦克的情况,立即进行了改装,大胆地将原本的37毫米火炮,换成了57毫米火炮,虽然防御没有上去,但是相同距离内已经完全可以击毁夏尔b1坦克了。
难怪当日战斗,北方军的坦克亦是损失惨重。
这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日本人根本来不及改装和生产更多的57毫米火炮八-九甲式坦克,整个关东军除了在四平交通枢纽还有一个战车大队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这种坦克了。
德惠战区原本是有的,结果上次战斗中一次性就全部消耗殆尽了。
北方军在拼命地更新换代自己的军备,日本人和苏俄老毛子一点也没含糊。
事实上,从实战角度出发,严谨的德国人异想天开般地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武器和战术概念,却还是远不如死板的日本人,或者是毛糙的苏联人,乱七八糟搞出来的一些武器更有用。
比如德国人津津乐道的所谓一号坦克、二号坦克计划,北方军的军工技术人员简直是不忍目睹,除了动力和装甲之外,其他的设计还不如早已淘汰的ft-17雷诺轻型坦克。
至于磕磕碰碰重新起步的克虏伯兵工厂,其表现就完全不如在其历来在中国人心目中那种无所不能的形象了。
当然除了88毫米flak18防空炮除外,这个确实是克虏伯的产品。
在步兵防坦克炮方面,而37毫米pak35型防坦克炮是克虏伯的死对头,德国莱茵公司生产的。在榴弹炮方面,105毫米le.fh18榴弹炮也是莱茵公司的。在加农炮方面,k16重加农炮倒是克虏伯的,但是却是在二十年前研制的。
在战役战术炮火支援上来说,防空炮应该还有小口径和更大口径两种搭配火力,防坦克炮也应该需要更大口径的类别,在榴弹炮上至少还需要75毫米和150毫米不同类别,而加农炮方面105毫米也是需要考虑的。
目前而言,重整军备的德国人能够拿得出手的炮火,除了上述的四种,其他的类型要么重量过大,要么射程过近,很难媲美敌对方同类型的军备,根本对应不上所谓的昔日火炮工业帝国之荣誉。
所以,不要以为德械一定全是好的。
实在是没有办法,北方军才大规模的列装德械军火。毕竟在这个当口,除了德国,北方军已经找不到能够完整提供整个军火架构的援助国了。
号称中立的瑞典、捷克等国,确实可以找到不少经典武器,但是不成体系,无法应对长期战争过程中的全面对抗。
一种武器打遍天下的想法,只存在于幻想当中,永远不可能在现实战争中实现。
很诡异的,在这个世界上,具有完整军工体系的,竟然只有六个罢了,而不巧的苏联和日本已经是北方军的世仇了,英国、法国、美国更是不怀好意地盯着不放,剩下的只有一个让北方军也觉得有些偏激的德国了。
全面转向德械军备体系,很有些无奈,却是此时唯一的选择。
至于日后德械装备是否会大放异彩,这就要看北方军能不能拿到最新的德械了。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一句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