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第五个宿营地(2/2)
来给老乡们用。黑夜降临,没有任何的活动和过多的节目,光着臭脚丫子我们早早就躺在了两创伤思索着各自的心事。真不知道这些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老乡们是怎么生存的!虽说远离城市的喧嚣,宁静、致远。但是,生活中种种不便是如何克服的?不发达的交通如何延续日常生活所需?光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一大难题!更别说没有水,没有田地,粮食从何而来?没有电,没有网络,如何更外界交流?难道他们都是那种肩扛背挑原始生活吗?
带着种种的不解、种种的疑惑,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想。
7月4日,星期五。今天我们所有人员分成两拨分,一拨抢修擂禹路,一拨还是继续建设营区。自然我们刚来的不熟悉作业环境的,肯定是继续完成建设营区。有了昨天的前车之鉴,今天我们工作的重点是解决饮水问题。
万事开头难,我们首先要寻找的是水源。这得先从老乡家寻求帮助,昨天因为一直忙于具体事务,没有心情查看宿营地以外的景致。今天一走出营房,就瞧见营门口的对面就是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大山和营房之间有块空地,其上种满不知名的庄稼。凭借自小农村长大的经历,看那叶苗嫩绿的样子能估摸道肯定是地震后不久才栽种的。空地前就是一条土路,据说是擂禹路的剩下仅有原始路面。沿着土路往前走有两三家建筑得十分得体楼房,楼房的屋檐上正墙面上都一个羊角面具的图腾,在北川有这样图腾建筑的基本上都是羌族老乡。
刚想打听水源的问题,迎面就碰上一个扛着很大一捆竹子的老乡回到自己家门口。带领我们作业的范钢早就已经和老乡熟识,就听他问道:“老乡这附近哪有喝的水呀?我们营区缺些水源。”
“前面树林有个水源,不过水流很少。要弄到你们赢区,可能要费很大劲儿的。”老乡用手指着他眼前的一片树林说道。
顺着老乡指着的方向,没走出几步就在靠近山脚的位置找到一处水源,流水清澈见底。仔细观察,这水源就是老乡们用竹子一根接一根从山上引下来的泉水,然后在泉水的终点修建了一座水井。虽然水流不算多,但是断断续续滴滴答答的水流已经注满了大约五立方米左右的水井。最后,在大气压强之下通过几根塑料水管就将这泉水引入不远处低于水井高度的三家老乡屋里。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原以为用劈开的竹子接引泉水的故事只是电视上看到作秀而已,想不到现实中的社会却是真实存在的,远离大城市的生活也真的是可以这样的。禁不住诱惑下手捧喝了一大口,那滋味甘甜、润曦、柔滑,没有我们平时喝的自来水味道的重质感。
有了老乡们将饮水牵引到自家门前的例子,我们就不愁没法办法把泉水弄到咱们的营区了。经过联系,安县大本营后勤保障部门很快排运输司机给我们送来了一根约100米得水管。依葫芦画瓢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通过挖沟走地下路线也同样把水引入了营区。
回头再遥看泉水源头的位置,莫名的有种一探究竟的冲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