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巴山蜀地铺坦途(1/2)
第一百零九章:巴山蜀地铺坦途
7月20日,星期天,又是一个碧空万里无云的晴朗日子。好天气,就是我们攻坚擂禹路的指南针。
虽然,滴水崖堰塞湖安全排险,元兴村也重现天日。但是,传说中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仍旧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条难于登天的‘蜀道’。
擂禹公路是北川通往茂县的必经之路。擂禹路地处302省道至茂县段,‘5.12’大地震造成90以上的路基毁坏。该段公路地处深山峡谷,30余公里道路需要新修,并且形成7个堰塞湖,一度成为沿途12个乡镇6万余名群众灾后重建的难题。
面对如此的苦难,在抗震救灾最初以顽强的战斗力,最快的时间,打通了北川生命通道的咱部队临危受命,从擂鼓镇火速抢修抢建,战塌方、斗顽石、排险堰塞湖,一路艰辛向前,在险象环生的道路抢修中,用行动书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播撒文明,修路遇到坟头绕道走。
道路抢修工作继续向前,道路前方约10米处,元兴村一组的后山坡上,一座坟头立在眼前,坟头四周绿草依旧,场地平整宽阔。上午9时05分,当咱们抢修道路轰鸣的机械开到这里时立刻就蔫了,眼前的作业实在是有些令我们左右为难。按照擂禹路田坝村至元兴村段抢修的最佳方案,越过这座坟头道路是径直向前修,抢修的时间最短。如果绕道修,坟头的下方是片陡坡,少说也得多挖土填石500多立方,多赶上个4-5个小时。
负责现场指挥作业的装备处李处长瞅了瞅,思索了片刻后说道:“破坏坟头,是违反群众纪律的事,这是绝对不能干的事情。”紧接着,作业队的总会计师,团长,参谋长现场制定新的施工方案:破坏坟头,对羌族来说是一大忌,道路抢修抢建任务再怎么危险,再怎么急,也要毫不含糊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最终决定,道路绕过坟头前方6米,从山坡上修过去。
计划制定后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挖掘机随即开始作业,装载机从远处运来石方填平山坡,新的道路从坟头前方通过,保证了坟头周围6米范围内原貌完好无损。坟的后人杨新贵激动地说,事前,他并不知道道路要从自己父亲坟头经过,但万万没想到我们二炮部队这么讲文明,尊重爱护群众这么周到。
经过沿途我们一路的文明礼貌,秋毫无犯,赢得了乡亲们的家口称赞,更有甚者更是动容的说道:“将来,我们家娃也一定要送到部队去参军,而且只到第二炮兵你们的部队去。”
风餐露宿,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
为了加快擂禹路的抢修进度,咱们部队老早就将指挥部前移,从安县永安镇搬进了位于大山深处的北川苏堡村小学。
深山里,条件简陋。特别是7月中旬几次入注的暴雨,使得宿营地的帐篷里积满了雨水,一个个小水塘,令当时的我们无法下脚。但,是在我们的心里确是感觉雨天比晴天好,晴天的帐篷里热得厉害,在帐篷里呆上两分钟,跟洗了个热水澡似的。
尽管雨水中我们赢得了一个凉爽的气候,可山中负责道路抢修的我们伙食保障十分困难,前期,暴雨下了两天两夜,山体滑坡,道路阻断,外面的人进不来,我们的人也无法出去,大家只能餐餐吃咸菜。
每天,我们部分人轮休的战友在宿营地用完餐后,还要配合炊事班的战友们将饭菜盛在专用的保温盒里装上车,然后协助开始往作业工地上送。这项制度从开建擂禹路第一天开始就执行了,目的是为了不耽误抢通擂禹路的时间、速度。60多天以来,修路的我们中午饭都是这么在作业面上吃的。也亏得炊事班战友们的不厌其烦,七八个作业面,最远的有3公里,处在作业面上的我们经常是吃不上热饭热汤。
我们一起送饭的炊事班战友叫安福生,我们到达的第一个作业面就是滴水崖,这里正在垫高道路,送饭车还没到目的之就在这里卡住了。近前作业的4名战友狼吞虎咽的吃过饭,安福生就和我、陈琦党及机械连战士周超,一人一手拎着几个饭盒,挨个作业面送饭。送饭的饭盒共有四层,最底层盛的是汤,倒数第二层是米饭,第一二层则是菜肴。
而,我们吃的晚饭也很特别,用咱们装备处长的话说就是吃‘宵夜’。因为,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一般是天黑得看不见路了,我们才从作业面往宿营地走,往往回到营区的时间就是傍晚21点20左右。
说实在的,山里的艰苦生活,早已使得我们的脸庞晒得黝黑、稚嫩的肩膀已经脱皮长茧了,唯一还保持洁白的只有每次笑的时候露出的两排牙齿。但是,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舍生忘死的冲锋在前是理所当然的。
军地联手,擂禹路打响攻坚战。
抗震救灾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关心咱们部队全体擂禹路抢修抢建的官兵们。再过几天,就快临近‘八一’建军节了,绵阳市政府的领导们专程赶到擂禹路,慰问正在一线作战的我们,并提前送来节日的祝福。
与此同时,北川县交通局局长邝习东蹲点协调。为保证咱们二炮部队全体人员顺利完成作业,又派交警做好道路秩序维护工作。连日来,在咱们部队和绵阳市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道路抢通已快通过元兴村。
从抢修的现场可以看到,该路段塌方段约200米,明显的‘老虎嘴’路段。山体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