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被亲戚们拖垮的大明财政(1/3)
天启二年九月二十六,晴,百事皆宜。/p
进入九月。小公主的夭折带来的悲伤总算过去了一些。/p
紧接着一件事提上了日程。那就是朱由校唯一的弟弟朱由检的封王一事。/p
此事是七月间,张国公上书提议的。朱由校同意后就吩咐让礼部拟封号,准备封王事宜。/p
礼部给呈了几个封号上来。朱由校挑了信字。张嫣此前并没见过朱由检几次。而且寥寥几面都是家宴之类的场合。/p
印象里那是个挺秀气的半大少年。总是低着头不怎么爱说话。/p
朱由校倒是挺喜欢这个弟弟的,有空的时候会昭他去乾清宫叙叙话。/p
对于这次封王,他就挺重视,还很给这个唯一的弟弟优待。为此特意命工部于京城选址兴建信王府,其规模规格都比一般的藩邸大很多。/p
而张嫣却对朱由检始终有点不放心。毕竟历史上接了朱由校的班的是他。可是,看着跟在朱由校身边腼腆的清秀少年。张嫣怎么也想象不出来,他会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江山谋害自己的亲哥哥!/p
不过,人不可貌相,这人心隔肚皮。张嫣对此心里到底还是存了几分防备在。/p
封王大典结束。朱由校领着弟弟回了乾清宫。张嫣看着兄弟两人一前一后进来。赶紧吩咐王体乾摆膳。/p
这古代的礼仪实在繁琐。张嫣先前看礼部呈上来的封王仪式流程就觉得头大。/p
如今只有13岁,还是个半大孩子的朱由检白天顶着大太阳这么折腾了一整天。这会儿肚子绝对饿的咕咕叫了。/p
三人用过了膳。朱由校拉着自己弟弟,还要叙话。朱由检却极有眼色的主动告辞离开了。/p
天色已晚,张嫣这个嫂子也在。他实在不好意思多留!/p
人走了。张嫣上前拍拍朱由校的肩。两人坐下,张嫣忍不住问他:“阿检以后就是信王了,你给他封地定在哪了?”/p
朱由校端起茶边品边道:“阿俭还年幼,再说朕就剩这一个弟弟,也舍不得他太早离京。就藩一事不急,等过几年大婚以后再说!”/p
张嫣对此没有发表意见。过了一会儿,转而说道:“听说工部给阿俭修的信王府快完工了。我作为皇嫂,那信王府的玻璃窗就由我给出吧!就当做贺阿俭乔乔之喜。”/p
朱由校转头看向张嫣,打量了一番。笑着调侃,“宝珠今儿个真大方!挺有长嫂为母的样子的啊!”/p
张嫣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我什么时候不大方了?”/p
朱由校赶紧上前给捋毛,哄道:“我说错了,咱们宝珠是最慷慨大方的人!”/p
张嫣做出小人得志的样子点点头。笑着睨他:“你知道就好!”/p
朱由校见她这样实在忍不住,噗嗤一声笑起来…/p
张嫣却没再和他逗趣,只慢条斯理的在一边泡了一壶龙井。等朱由校笑完了,递给他一杯。正经道:“今天我见皇弟阿俭的岁俸供给,找来太祖祖训看了看。有几点想不明白的能不能问问你?”/p
朱由校不明所以的看着张嫣,点头示意让她问。/p
张嫣开口第一个问题却是:“校哥儿,你有算过宗室现在有多少人吗?”/p
朱由校摇摇头,反问道:“宝珠怎么想起问这个来了?”/p
张嫣郑重道:“那是因为,我看明皇祖训里面规定:宗室都是世袭罔替。从太祖建国到如今也有两百多年了,这宗室人数现在应该特别特别多吧!”/p
朱由校闻言,皱眉想了想道:“我虽不知宗室如今确切人数,可皇爷爷时期好像有做过统计。当时约有十几万人吧!”/p
张嫣听了,面上不免有些惊讶。然后说道:“那这么多的人,亲王年俸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一年给宗室的俸禄怕就是个天文数字吧!”/p
朱由校顺着这思路一想,好像是太费钱了点。可那些人怎么说也是皇室后人,不养着也说不过去。再加上早年为了限制藩王造反,规定了宗室人员什么也不能做,只能老实做一个富贵闲人!/p
如果再连钱都舍不得给,那岂不是逼着人搞事情吗?/p
所以,朱由校虽有些心疼每年花去的巨额赋税。但也只心疼心疼罢了!/p
不到万不得已,他并没有想过去动宗室的钱袋子。/p
张嫣不知他的顾虑。见朱由校只皱了皱眉头,并没有其它话说。急了!/p
“校哥儿,国库年年亏空。先前连军饷都出不起,可宗室每年都要花那么多银子!你就没想过,这笔费用若是拿去养兵,那什么后金,什么土司就不足为患了吗?”/p
朱由校伸手抚了抚张嫣的鬓发,笑着安抚她。/p
“宝珠,你不懂!宗室靡费,可这情况也不是一两天了。如今造成国库空虚的问题可不仅仅是这个愿因。这里面道道可太多了!就算我狠狠心,直接裁撤了这帮子亲戚。省下来的银子放到这漏的跟筛子一样的国库里。过不了多久,神不知鬼不觉的就不知道花到哪去了。朕得罪了所有的宗室,还落得个刻薄寡恩的名声。对时局却起不到什么作用的!”/p
张嫣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只不过宗室制度造成的影响,可不单单是花钱太多这一方面!/p
如今大明要想避免灭亡。走向强国之路,需要的改革更是方方面面的!/p
她整理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