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辽东再起战火(1/2)
天启七年,春。/p
辽东建酋攻打朝鲜。袁崇焕救援不力,兵马刚到三岔河。前线便传来了朝鲜举国投降的消息。/p
朝鲜迫于建酋的军事压力,基本上答应了建酋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要求。/p
惟有一条:永绝明朝。朝鲜坚决不同意。/p
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p
于是三月初三,仁祖率领群臣和建酋的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p
虽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令八旗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尽成空壤”。/p
随后建酋撤军到平壤,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逼迫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己方逃人、追增贡物。/p
消息传回京师,朱由校先不说如何生气。底下这些大臣们已然炸了锅!纷纷对袁崇焕的拖拉磨蹭不满。直指袁大将军怯战!/p
先前两次大力宣扬的大捷造就的士气,也因此大幅度下落。/p
见朝中对自己不满,袁崇焕当时便把事先想好的对策给拿了出来。/p
把林钊这个外人推了出来给自己顶缸!/p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战事已毕。明军驻扎在三岔河,建酋庆祝自己的胜利果实的时候。/p
林钊闭门不出,背着人却悄悄带了一千明华军里精锐中的精锐。趁夜偷袭了建酋的大营!/p
焚烧其半数粮草不说,还造成了五千多人的伤亡。气的敌方大将阿敏险些吐血,直嚷嚷着:“奇耻大辱!奇耻大辱!”/p
捷报传回。朱由校大振!非但没有依袁崇焕的奏疏治林钊的罪,反而大肆表彰了林钊。升任林钊为都督佥事。/p
可惜,好景不长。/p
很快,吃了个小亏的建酋。又在皇太极带领下,直奔宁远、宁锦两城。/p
与此同时,宫里这金贵的太子竟然也得了风寒。/p
所以,那几天朱由校整个人就跟个火药桶似的。谁点谁炸!/p
张嫣在问过李文,知道朱慈燃这病有蹊跷后。她既心虚,又不愿出手帮忙。/p
于是也只躲着朱由校,而且比较热衷于往宫外跑。/p
让自己忙起来,才会少一点胡思乱想。再加上去年大规模培育出不少高产小麦的种子。/p
这去岁夏天收获后,入冬前张嫣名下的地便都给种上了。/p
张嫣当时就跟崔念他们谈过,讨论了以后专做种子买卖的可行性。/p
当时,徐光启徐老还在京师。他对于张嫣这提议,坚决反对。声称:农是民之本!好的国策应当大力支持农事。怎可如此汲汲于小利之中!/p
见徐老反应这么大。当时张嫣便只能悻悻打消了这个想法!/p
可如今,看着这成片的麦田。想到那白花花的银子,张嫣的心思又活络起来!/p
再说了,若只是一味的投入研究高产作物,而没有盈利的话!这收支不平衡?相信过不了几十年,自己做古了。这农业研究相信慢慢也会消弭于历史长河之中。只有它自己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这一行在未来,在没有她张嫣的以后。才会继续蓬勃发展!/p
于是,这些日子。张嫣刻意避开了内廷那些污糟事儿,她每日出宫,在忙活这种子铺子的事儿!/p
所以,这天。天启七年,三月二十三日。/p
听底下人来报,说朱慈燃夭折了。张嫣是既吃惊又有一点意料之中。/p
当然,她不是没有想过。按李文跟她透的底来看,朱慈燃如无意外,定然命不久矣。/p
可真等这一天到了,张嫣又有几分恍然和歉疚。也许是她的心还不够硬吧!/p
另一边,朱由校在听见自己这唯一的孩子也没了之后。踉跄了一下,然后大病了一场!/p
这下子,太医院的太医们又派上了用场。虽说没治好太子,但这边皇爷也倒了。等着这些人治病呢!遂也不好罚他们了!/p
只朱由校心里存疑。/p
说来这个年头的太医和后世的医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p
现代社会,一个医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再实习上几年才能正式上岗。不管怎么说,这些人最起码一开始就是奔着治病救人来的。没啥其它的想头……/p
而这大明朝却不然!/p
古代这些大夫的地位说来并不高。尤其是那些乡野土郎中?只不过,大家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没有需要人家的时候,所以才会在其本身的社会地位上添了多两分敬重。可惜,士农工商!/p
在所有人眼中,这读书当官才是正经事儿!/p
这样一来,有条件识字读书的人家都是奔着科举去的。君不见那《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便犹如鲤鱼跃过了龙门一般!/p
只是,就像现代社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古代的科举也只会比高考更难!/p
所以屡考不中的一部分人,涉猎广泛的读书人为了养家糊口便会转而从医。毕竟医书也是书!看多了,很多读书人有个头疼脑热。自个儿抓几副药吃了也能好!/p
尤其是这大明朝。太医院这些太医若是能得了皇帝青眼。那可是能得到皇帝的特殊提拔的。/p
比如,让他们兼任一些其他职位,如授予通政司、礼部的职位。/p
如此一来,对于那些落地的秀才来说,便也是另一条出路。尤其是那些写文章差点,可却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