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2)
天启三年,十二月十六。/p
经过两天的救援,整个京师总算暂时控制住了局面,坍塌的房屋清理出了三成。/p
而且粥棚支起来了,临时的窝棚也搭好了。如此一来,落得无家可归的人们不管怎么说,总算有口饭吃,有个地方存身了。/p
这天一大早,张嫣想到以前看的电视剧。救灾的粮食总会被克扣,到了底下人手中,往往就剩下掺了麸糠的一口薄粥。/p
于是担心自己出的粮食,被那些贪官污吏昧了的张嫣。起了个大早,带上人悄悄的去了安置灾民的西郊。/p
到地方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冬日的阳光不管如何明媚,也总驱不散这周身的寒冷。/p
以至于张嫣下了马车,一股风吹来,顶着大太阳的她也忍不住打了个冷颤……/p
于是张嫣只好又拢了拢衣襟,搓了搓手。这才看向不远处安置灾民的窝棚。/p
只见不远处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个简易的大棚。基本是木制的,上面搭着草扎的棚顶。四周则是用,不知什么材质的厚毡做墙。而一户户没了房子的灾民,则三三两两的正蹲在窝棚不远晒太阳!/p
这些人见张嫣这样打扮的贵人,竟然来了这里。顿时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起来。期间还时不时的回头冲着她打量!/p
隐隐约约能听见一两个大嗓门的在说什么“细皮嫩肉”、“富贵”之类的字眼。/p
跟在张嫣身后的卢靖忠和冯川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警惕的盯向那些看向这里的灾民。把张嫣护在了身后。/p
张嫣却是轻声笑笑,言说让卢靖忠和冯川不必紧张。/p
片刻后,她见冯、卢二人还没放心。只好无奈指向不远处驻扎的兵营。/p
淡淡道:“这里建成后,自这些人搬进来的第一天起。那维护治安,防止动乱的士兵就也跟着驻扎在这里了。所以,你们大可不必如此草木皆兵。只要我不滥好心,那些人只会对咱们敬而远之。”/p
说完,只见兵营里出来一队士兵。抬着粥桶往粥棚的方向走去。/p
而那些灾民,虽说看着粥桶的眼珠子都快直了。但还是拿了碗,乖乖的去排队。/p
张嫣见状,自然上前。远远的想粥棚里看去。/p
只见士兵揭开了桶盖,露出一桶满满的玉米粥来,而一边的大框里也放着堆成小山的玉米窝窝。/p
等人都排好队,士兵开始给这些灾民一人盛一碗粥,给两个窝窝。/p
很快,粥桶空了。不远处的兵营就又抬了一桶出来……/p
如此,直到抬了整整十几桶玉米粥,发了好些框窝窝头。这灾民才发放完。人人都端着碗,狼吞虎咽的吃起来。/p
张嫣看完这一幕,心里不禁肉疼的不清!/p
整个西郊,这样的窝棚差不多有十几个。已这样速度消耗下去,也不知道刘保那边的粮食还能消耗多少天?/p
不过,已眼下看到的情形来看。这次救灾,自从这米粥的稀薄,安置点的治安就可以看出。那位首辅大人应该是费心不少!/p
毕竟救灾这种事情!那拨下来的粮食银子,就是刚端上桌的肥肉。你辈分最高的伸了手,其他人才会跟着下筷子!/p
可若是来了一个不按规矩来的,辈分最高的不伸手不说,还明言不让其他人下筷子?那在座的这些人面上虽然不敢说什么,但是大家肯定会一致觉得,应该换个长辈来上桌了……/p
唉!张嫣忧愁的叹了一口气,然后大致转着,看了看其它几个安置灾民的窝棚。就返程回京,去寻刘保了。/p
到了刘府,刘保立马让人给张嫣备上暖炉,屋里也添了火盆。然后亲自给张嫣斟上热茶!/p
这才问道:“娘娘怎么也没打声招呼就来了?弄得我都没准备…”/p
张嫣摆摆手,让刘保坐。然后自己抱着暖炉,一边暖手一边道:“临时起意罢了!今日我去西郊,看了那些官府弄得窝棚。勉强说的过去!只是这粮食……”/p
刘保坐下,静静听张嫣说话。见她说起粮食,心里一惊问道:“难不成那些官员,贪墨咱们得粮食?!”/p
张嫣见刘保误会了,连忙解释道:“不是,那些官员没动咱们的粮。只是我见每日消耗的的粮食数目巨大,想过来问问你!咱们这库里的粮食能支持多少天?”/p
刘保:“原来娘娘担心这个!唉~娘娘不知,咱们那三十七家食为天粮店的分店。去年一年,每家名下开荒加上承包,基本都有两百多顷田地,再加上京师的。咱们名下如今共有一万两千余顷良田。去岁全都种上了玉米,土豆,番薯!这有些地方,土豆和番薯可达到一年三熟!如此一来,去岁大丰收后。咱们各个地方的仓库可都是堆得满满的。”/p
张嫣一喜:“真有这么多吗?”/p
刘保:“我自不会骗娘娘。真有这么多!以现在每日消耗的粮食来看,咱们供这些灾民吃喝半年都没问题!”/p
张嫣听了,脑筋一转道:“少伯,我有个主意!”/p
刘保:“娘娘请讲!”/p
张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么多人,每天闲着也容易生事。咱们既然粮食充足,自明日起。你便招募人手,仿照永安城。在京师周边盖房子!”/p
刘保:“盖房子?”/p
张嫣:“对,盖房子。用粮食当报酬,雇那些灾民盖房子。找一下崔念,你跟他商量一下,让他大量烧砖,制水泥!明年春天,争取让这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