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女孩(1/3)
回到错埠岭的小屋已经是夜里10点钟了,黑漆漆的一片。这片小村落建在城市中间的一个小山坡上,已经被拆掉了一大半,周围环伺着新开发的居民区,显得这里非常另类。从后面公交站处进村,要先上公厕前面的一条小土坡,上来才是三尺宽的石板路,红石板不知被踩踏了多少个年岁,表面锃亮锃亮。因为小村落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本地人很少在这里居住,租住的多是附近工地的工人和像于谦这样的小生意人,都是图个便宜。放下两个大包裹,小洋不待洗手,马上拿出画板和炭笔,刷刷几下画出一个轮廓,画地图是小洋天生的绝活,谁见了都不得不佩服。用手指着,这儿是四川,这儿是青海和西藏交界的地方,这里就是三江源,他说的地方,我估计就在这里,小洋在画板上工工整整的写上“杂多县”三个字。/p
“黄毛说的倒是有些真话”,于谦点起一支烟,缓缓说道,“去年我在去义乌的火车上认识一个成都荷花池的周老板,是个中药批发商,也和我讲过这两年这个虫草很火,价格一年一翻,明天我和他联系联系,看看现在的行情,小洋你们两个明天去网吧查查这个虫草和杂多那边的情况,我们也去碰碰运气,反正这几个月没啥生意,只要赶到8月份浴场开放前回来,就算不成,损失也不大。”/p
这座城市经历了一天的喧嚣后,渐渐的静了下来,山东路上仍不时有跑车加速的轰鸣声,对面家乐福广场的路灯照得四周炫亮,城市的繁华就在眼前,但村前已被挖断的路将这个小村落隔成一个孤岛,繁华与这里面的人无关。老道和小洋都是于谦一个村子长大的伙伴,自于谦大学毕业在青岛安顿下来后,两人从老家过来投奔,三人一合计,拿出全部的积蓄开了一家户外用品店,两年来不停的拼博挣扎,三人的店从香港东路变成了团岛20平米的小店,到今年年初又变成了地摊,住处也从居民小区换到了这里,两个兄弟不离不怨,依旧相信从小就佩服,考上过大学的老大,能带着他们在大城市里发大财,能够有朝一日衣锦还乡。但在于谦心中,这里和自己熟悉的家乡,和自己熟悉的校园有太多的不一样,自己读得懂书,却读不懂城市,学会了这里的生活,却学不会这里的生财之道。/p
于谦点了支烟,躺在屋顶的破藤椅上对着月亮发呆,就这样游荡下去不是于谦想要的,但要改变却不知道路在哪里,趁还年轻,还赌得起,于谦按掉烟头,决定再赌一把。/p
两天后于谦联系上了成都荷花池的周老板,由他介绍了那边的藏族生意伙伴。三人不再犹豫,收拾好大包小包出现在青岛火车站外,目标是玉树州杂多县。按照于谦的说法,这次就当是一次旅行和历练,不要抱太大期望,但如果能在旅行中将身上背的,包括帐蓬、睡袋、户外炊具什么的顺便卖掉,这次路费就赚回来了。/p
“老大,你看那两个人也要走了。”老道突然朝左边使眼色。/p
于谦顺着老道手指的方向,看到那天晚上那对买刀男女的背影,男的灰西裤、白衬衣、公文包,拉着一个登机箱,女的白色铅笔裤,黄色卫衣,戴着一副墨镜,两人神色从容,在焦急的等着检票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p
“记得挺清啊老道,哦,对了,那天晚上那女的穿条裙子蹲在你摊前,老实交待,你看到了什么?是不是看上人家了?”小洋打趣道。/p
“她和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于谦的声音有些低。/p
“老大,你让老道卖500,他60块就给人家了。”小洋开始告状,但看到于谦还盯着两个人离开的方向,一动不动,和老道也就不再打闹。/p
“我原想着这两个人是条子,晚上是去我们摊上踩盘子看看有没有管制刀具,现在好像错了。”/p
“怎么错了?”老道和小洋凑了过来。/p
“你看他们上的车厢”,于谦指了指已经检过票的两个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去西安的,要坐20多个小时的火车,如果他们真的是条子,肯定坐飞机了,不用这么麻烦。”/p
“走吧,管他是什么,咱这也不是大罪,犯不着跟到车上抓咱,准备上车吧。”于谦话语里有些萧索。/p
列车哐当哐当的驶出车站,离海越来越远,在胶州半岛上转了个弯后,一路向西,车厢里拥挤的人群也各自找到了位置,喧嚣声慢慢低了下来,各种方言伴随着一种混合的气味扩散开来。/p
“你家啊达?”/p
“额长安县哩”/p
“额也寺长安县咧,谝会咧,额贼xx,累死咧……”/p
于谦闭上眼睛,沉醉于这种方言里,那是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地方,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变成青年,从偏僻的乡村融入到城市,并发自内心的喜欢上那里的生活,同时也可始了青涩的初恋,那个扎着马尾,穿着洁白网球裙的女孩向自己走来,一起打网球喝冰峰,一起上自习谈瑜伽,两毛钱的串串香能吃到吐,然后第二天接着去吃。/p
就在自己放下来自中原农村的自卑感,踌躇着向来自大都市的小学妹表白时,一句话惊醒了自己:我家人说上大学时不能谈恋爱,谈了男朋友又带不回北京,不能上户口。面前那双一眨一眨的大眼睛顿时让于谦的舌头变得僵硬:嗯,哦,对的,学业为重,你还小,回北京了再找也不迟。初恋就这样结束了,同样的打网球喝冰峰,看着身边这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