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莫欺少年穷(1/2)
明月离开前,老掌柜以二十两一张的价格买断了明月带去的琥珀核桃仁、黄金豌豆、盐焗蚕豆、糖炒栗子的食谱。/p
又干又咸却很香的小土豆,做法明月直接免费告诉了聚福德酒楼,这东西在她看来就是个小零嘴儿,哄孩子还行,拿来做生意就没有必要了。/p
至于豆制品和粉条、薯干,这些东西明月是打算明年拿来开作坊的,当然也不会在这种时候把方子卖给聚福德酒楼。/p
揣着老掌柜给的八十两银子回到五里屯,明月第一时间给了陶氏十两,“五两换十两,娘您赚大了。”/p
陶氏笑得合不拢嘴,拿着银子却又觉得自己不该收多余的五两,“要不,娘只拿五两,剩下的五两你还是拿给你奶存着?”/p
“没事儿,我给您您就拿着。”明月心说,全家的女眷就你最穷,你居然还能这么大方的往外推银子,可真是好儿媳妇的典型人物。/p
陶氏一脸犹疑,明月索性直接下了炕往明老太所在的一进院子走,“您放心,这事儿我会和我奶说清楚的。”/p
没等陶氏答话,明月就已经迈步出了屋子。/p
而明老太也果然没有介意明月多给陶氏的那五两,毕竟明月给了她六十两,妥妥的大头儿。/p
你问剩下的十两?当然是已经被明月当成了自己的私房钱妥善收藏——连喻嘉言都有自己的私房钱了,她堂堂明大侠手里居然一个铜板儿都没有,这还像话吗?/p
***/p
又是一年冰河解冻,明家赶在春耕之前,在新宅子里打了两口井。/p
去年没能取得童生名号的二郎、三郎再次被明城带着去了府城参加考试,已经是童生了的明许和喻嘉言则继续每天往镇上的学堂跑。/p
如今他俩已经获得了被先生私下教授的资格,课业也远比之前繁重。/p
所以在春耕开始之前,明家采摘刺老芽的人就只剩了明老爷子、明地、明塘、明月这四个。/p
毕竟是要去西山,明老太、谢氏等身体素质远不如男子、同时又不像明月一样有着极好身手且还胆大心细的家庭妇女,明老爷子可不敢让她们一同前往。/p
于是明月就过上了跟着明老爷子等三个大男人早出晚归、拼命采摘刺老芽的艰苦日子,等到西山外围的所有刺老芽都被他们家送去聚福德酒楼,好不容易圆润起来的明月也已经重新瘦成了一副排骨。/p
也是直到此时,郑彩霞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明月还真不是她一开始以为的被家里娇养着的幸福小姑娘。/p
看她变瘦的这速度,她显然是真的出了大力在干活儿的。/p
明老太和陶氏心疼的不得了,谢氏和周氏也是每天都自觉给明月开小灶。/p
明月当然也不好意思吃独食,于是最后就变成了全家一起改善伙食。/p
好在如今明家也不差这家里人的这一口米面油肉,明老太索性直接进入农忙状态,顿顿都让几个儿媳给家里人开小灶。/p
春耕开始后,明家按照明月的建议,把30亩中田和20亩下田全都拿来种了黄豆、土豆和红薯。/p
剩下的82亩上田,位于陶家村的20亩明家种了高粱,位于五里屯的62亩,40亩明家拿去种了麦子、谷子、黍子以及其他杂粮,最后的22亩明家则种了何牙人好不容易才帮他们淘换到的三种新作物——向日葵、玉米和花生。/p
向日葵这个时候还被称为“西番菊”、“西番葵”,玉米则被称为“玉麦”,花生却是有个明月还算熟悉的名字,叫“落花生”。/p
这三种作物的种子都是何牙人花了大心思淘换来的,价格很贵,但明月却二话不说就让明老爷子买了下来。/p
“爷你相信我,你花出去的这五十多两银子,我不用秋下就能给你挣至少三倍回来。”/p
有她之前的数次“英明决断”打底儿,明家人现在对她有种下意识地信服,所以明月根本没有遭到任何反对就顺利插手到了农耕这种对明家来说头等重要的事情上。/p
明家按照她建议的,不仅在田里种了二十多亩的向日葵、玉米以及花生,而且还把新宅子西跨院的大片土地也全都点上了玉米种。/p
辣椒和番茄今年则是霸占了明家老宅的所有菜地,她家日常吃用的茄子、白菜等常见蔬菜则全部都被排挤去了新宅子的东跨院。/p
“我的老天爷,这玉麦咋比番薯和洋芋还贵呢!”六月初,明家把新院子里的第一批鲜玉米送去聚福德酒楼后,明老太对着明地上交的九十两银发出如是感慨。/p
要让她说,这鲜玉麦一点儿都不实诚,那玉麦粒儿里除了水还是水,能吃的地方又只有那么一丁点儿,这要是给她吃,她就是吃上个三根五根,肚子里只怕也还是没着没落的。/p
这种东西送去聚福德酒楼,一斤的价格居然比番薯和洋芋还要贵十文,难道镇上、县里真有很多她孙女所谓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的就是一个猎奇”的有钱人?/p
“这才哪儿到哪儿,咱家赚钱的时候还在后头呢。”明月笑眯眯的抚摸着摆在炕上的九个大银锭子,“现在我二哥和三弟也都是童生了,咱家也该盘算一下去县城买房置地了。”/p
“啥?去县城买房置地?你这丫头不是在发梦吧?”明塘原本还瞅着银锭子瞎乐呵呢,听到明月这么说,他立刻从凳子上一跃而起,“你知道县城的房子有多贵吗?咱家的这点儿钱...”/p
“县城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