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长社钟繇(上)(1/2)
《孟子》中确实有比较荒诞的故事,譬如:齐人有一妻一妾…/p
一家之主,都混到了需要去墓地乞讨吃食样子,还能取得妻子、纳得小妾,当真是有些荒诞的。/p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就有这么一个桥段——黄蓉抨斥孟子,言“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他的话怎么也信得的?”/p
然后她又念了句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这前两句,便是《孟子》中的故事。/p
说是故事,其实就是寓言,很多人听风是雨,看了射雕中的桥段,便觉得这一切都是孟子胡说八道的。/p
实际上呢,却是如荀彧说的“言虽荒诞,实却发人深省”,就齐人有一妻一妾结尾,附上了一句话——“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p
啧啧…很多人看事物就不看完整,如果看到最后,就能知道孟子这则寓言就是嘲讽那些用“小人”手段得到高官、富贵的人啊。/p
再观刘宏时期,卖官鬻爵不但成为常态,甚至还明码标价、索要财货,曹嵩可以亿钱买三公,非但如此,上如此行,下必效之,地方收钱任用私人那可太多了。/p
今日崔博到了许县,欲拜访的,正是那“文为德表,范为士则”的陈太丘之孙:陈群。/p
结果…刚到了许县郊野,荀彧就想到什么似的,忽然一拍大腿。/p
“啊呀!”他惊呼了一声。/p
崔博看了也挺纳罕的,这些天的相处,崔博也算是对荀彧有了些了解——他这个人真的很稳。/p
像刚刚这种表现,崔博可是从来没有见过,于是就问道:“荀君…?”/p
“这事儿彧也忘了,”荀彧面带歉意说道,“陈公太丘,去岁殁了!”/p
吓…崔博吃了一惊,他一直以为这陈寔去世多年了呢,毕竟这陈寔是和崔博他爷爷崔寔是一个时代的,敢情这老爷子…一直活到可去年!/p
这老爷子真可谓是寒门出头的典范!/p
“唉…此行正可为陈太丘吊。”崔博琢磨了半天,说了这么一句他觉得合适的话。/p
嗯…陈寔可真是道德楷模,还不是袁绍那种虚的,崔博既然来了许县,当然是要凭吊一番。/p
不对…陈寔过世了,他的儿子、孙子作为直系亲人,肯定是要守丧的…/p
守丧就无法出仕!/p
唉…算了吧,今儿就当提前见见那陈群,顺带着凭吊一下陈寔罢。/p
但是,荀彧的下一句话就打破了崔博最后的幻想——“陈太丘葬于郎城,今日再去许县恐不得见。”/p
崔博:……/p
郎城他知道啊,在林虑那旮瘩…/p
得嘞,今儿怕是见不着陈群了,许县也就这么一个大才,既然他不在,那就只能下一站咯~/p
好在,路也绕得不甚远,再往北方偏西一点儿就是长社,这长社亦有一大才,名儿唤作钟繇。/p
相信后世读过三国的,肯定知道这人的名儿,至于他有啥事迹?崔博倒是也记不太清了,就知道——这人的书法不错,与王羲之并称;他有个儿子叫钟会,是在他七十多岁生的。/p
啧啧,年岁到了七十还能生育…/p
崔博先扫了眼舆车内的荀彧、徐福,进而问道:“钟元常何等样人?”/p
不光是问荀彧,这徐福可就是长社本地人呐!似钟繇这种几代都出名士的家族,徐福应是知道的。/p
荀彧既得崔博之问,便答道:“元常天资聪慧,品行方正,尝被举孝廉,历任尚书郎、阳陵令,后因病去官。/p
彧每与元常论时下政事,其皆得其要…”/p
一段话,崔博能理解出两个意思——一是这钟繇赋闲在家,二是这钟繇为政很有一套。/p
就算抛开第二条,光说能和这荀彧友善的人,那绝对是人才~早知道…在原本历史上,荀彧就给曹操推荐了许多人才,咸得所用。/p
他给崔博说了这些人名儿,那也是一点儿都不含糊,崔博也是极信得过的。/p
崔博点了点头,又将头转向了徐福,他想听听徐福的看法。/p
倒不是说崔博不相信荀彧说的,他只是想听听这徐福的看法,从而得知此徐福是否真的是历史上的徐庶。/p
就很简单啊,现在的徐福虽然没文化,但肯定是有脑子的,半道求学还能得到刘备器重,就不可能是笨人。/p
徐福迟疑地指了指自己,然后惊讶地说道:“我?”/p
崔博初见逃亡多日的他,可谓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后来夜晚休憩,崔博特地让他收拾一下,再穿上干净衣服,端的一个俊俏小伙子。/p
徐福说是好击剑,倒也是,其手上因常年练剑而生得厚重的茧子,体格也算不错,但是…和崔博见过的武人、游侠儿也不少了,徐福这种身材那简直是弱爆啦。/p
“是的,钟元常长社人也,你亦是长社人,故问你…那钟氏风评如何?”崔博看着徐福的眼睛说道。/p
其实崔博是知道的,这时代的士族,他们私德方面做的是极好的,像钟繇这种几代名士的家族,若说接济乡里什么的就看个人是否乐善好施了,若说欺压百姓巧取豪夺,那是肯定不会的。/p
崔博问徐福的目的,就在于他想知道徐福能否正确认识事物。/p
徐福说道:“钟氏在长社以清高有德行着称,不与那不法豪右为伍,某素敬之。”/p
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