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栾提于夫罗的决定(1/2)
也是,在旁人不知道内情的情况下,看袁绍,根本就看不出来这厮欲行不轨之事。/p
顶多可能觉得这人…跟后世青春期的小孩似的,叛逆呐!/p
好吧,其实这时代不尊朝廷号令的名人也有的,众人能理解的,譬如那党人领袖李膺,先把张让的弟弟张朔下了大狱,录供完后,不报朝廷,直接正法。/p
张朔当时也是个朝廷任命的县长,属于朝廷命官,李膺不报天子强斩他,结果桓帝就招李膺责问了。/p
士人们可能就觉得——李膺能先斩后奏不遵循法律,袁绍为何不能为此?万一袁绍有什么难言之隐呐?/p
毕竟士人领袖!毕竟天下之望!粉丝那是遍布天下~一个能为不是亲生父母守孝六年的人,他们真的不愿相信袁绍会有不轨之心。/p
……/p
卢植听完一切后,颓然坐倒。/p
他的心情复杂,这些年,他经历了太多——党锢之祸、塞外丧败、黄巾起事、王考刺杀天子、外戚士人火拼宦官、董牛造逆、南匈奴复反……/p
每一个事儿单拎出来…嗯,大汉都能顺利解决,但是这些事一个接一个的来,就让卢植生出一种感觉——此天亡我大汉乎!?/p
多事之秋啊…/p
南匈奴那边还没腾开手,这边袁绍又搞起了小动作…/p
中央真的没能力再去平定这些不安定的因素了,京中有三万士卒,而丁口不足十万,这一开战,哪怕全民支援,都去当民夫,怕是也够呛。/p
难啊!/p
“卢师,我欲上书发全国青壮,先定南匈奴,再待袁绍,如何?”刘备沉声问道。/p
雒阳丁口严重不足,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只有现在及时做准备,才能应对那将要到来的局面。/p
卢植点了点头,这局面已经超过他的预料了,除了这办法之外,卢植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办法。/p
“先前我便提过,奈何王允驳了我的意见…今我来谒见卢师,就是想让卢师帮衬则个。”/p
卢植应了一声,表示自己累了,于是乎刘备等三人便离了太尉府。/p
“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崔博叹了口气自语道。/p
这句话出自《出师表》,现在拿出来用,是再合适不过了!/p
事情的危急程度早已超出了崔博的想象,他本是想着自己来到此世能早些终结这个乱世的,但是…事情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p
他的出现就像一只蝴蝶扑棱了一下翅膀,整个大汉都因为他的出现被篡改的七扭八歪的。/p
现在的局势他完全无法预测到了,比如袁绍欲结连南匈奴,也只是他们的猜测,这不过是一个可能。/p
若不是濮阳敏恰巧来了,崔博等人还能猜到么?还能有预防针的效果么?大抵是不会的。/p
不过现在有了些敌情,就需早些准备!/p
“可联系伯圭兄,监视袁绍的一举一动…”准备,就得多做几手,公孙瓒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p
一来冀州接临幽州,而公孙瓒麾下士卒可是不少,实力更是强劲;二来呢,刘备崔博和其是同学,再加上前段时间合作一次,让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捞得个盆满钵满,也算是加深了两家的友谊吧~/p
再则就是,公孙瓒…在原本历史上就跟袁绍不对付,说不定这一时间线上他俩还真能再续前缘呐~/p
刘备点了点头说:“我回去便写书信与伯圭兄,至于那募兵令,还需阿博之笔了!”/p
崔博:……/p
好嘛,当年一篇《千字文》让刘备以为崔博极擅长写文章,其实…也就普通人水准。/p
算了,还是接招把,好好把握这种可以青史留名的机会,就写那种四平八稳的应用文就完事啦!/p
下一次朝会,还有好几日呢,怕是一天写个百十字都够了。/p
嗯…回去先在脑海里温习一下还记得住的名篇?借用点儿名句什么的,应该能给文章拔高一个层次~/p
出师表?陈情表?别赋?滕王阁序?讨武曌檄?/p
呃…好像不太符合情景的样子,像这种发榜征兵的文章,似乎崔博还真没什么印象,嗨!算了不管了,回去想想看!/p
……/p
美稷,南匈奴单于庭。/p
今儿栾提于夫罗接见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正是他目之如猎物一般的汉人。/p
说是接见,其实就是俘虏来了,人是被劫回来的,当然…汉人方面没有抵抗,直接就投降了,并言道:要见你家单于。/p
这大批货物,连带着这么多的汉人,说要见单于,那…就给他个机会呗~/p
待到于夫罗一来,双方这么一交涉——哦…这便是之前说好的要来的人呐。/p
这次留给袁绍的时间并不多,不能像之前和慕容鲜卑那样,谈好了再行动,这次他是让一队人快马先行,提前与于夫罗谈好,然后后面商队得到确切消息之后,再行动。/p
涉险是涉险,但是他这边儿尚有着后手,对面不显露出诚意的话…肯定是竟不得全功的。/p
于夫罗早些天就在左右衡量这个问题,究竟是选择与袁绍合作呢还是选择坑袁绍呢?/p
羌渠亲汉人,于夫罗作为他的儿子,对大汉还是有些了解的,而袁绍的家族…正好在他了解的范围之内。/p
四世三公…在他看来,大抵就是他匈奴贵族中,连续几代的左右贤王吧…/p
按先来的使者来说,这次来与他交易的东西极丰富,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