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返程见闻(1/2)
小白安排了鲍叔牙为郡守,命他统率驻守在边郡的百乘兵力的齐国士卒,连带着也监管齐国新设立的谭县。虽然这些新征服之地没有多少人口,但论土地面积却不亚于齐国现在的本土,这些土地虽未得到开发,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p
在安排好新设立的济南郡之后,小白就率领着来此服役的谭地百姓返回谭城。谭民来此服役已经满了三个月,虽然谭地百姓对这样长期的劳役早已习惯了,但谁都希望能早日返回家乡。/p
小白下令召集起了在济南城里附近的谭人,将这些谭人全部聚集在了济南城的广场里,小白在众人聚集起来之后,向这些谭人宣布:/p
“君上有令,三月役期已满,准许你们返回谭城,与父母亲人团聚!/p
返程之时,仍需按什伍之制编组,由伍长负责带领士民回乡,不准私自离队返回!/p
尔等服役所得米粮,至谭城之后,可由伍长至谭宫仓廪处领取,官吏伍长如有贪墨之举,将由法吏问罪!”/p
服役的谭地百姓在听到役期已满,可以返回家乡之后无不欢声雷动,毕竟在这春秋时代服劳役的时间可全凭贵族们心情,现在齐人能够守时可是很难得的。在听到回家之后官府还将发放米粮,以此作为服劳役的报酬,人们更是欢欣鼓舞,很多谭人还跪下来感谢小白这个仁慈的国君。/p
上万人发自内心的欢呼声震撼云霄,令站在高处的小白十分感慨,他看到那些谭人因为自己允许他们按归乡而欢呼;因为自己为他们这三个月的辛劳而支付一点微不足道的粟米当酬劳下跪。小白能感受他们心中对自己这个国君那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感激,正是这份将自己视为他们心中救世主的这种感觉令小白心绪难平。/p
这时代的贵族们重视自己的犬马胜过重视人民,他们天然的便相信自己因血脉而高人一等,并且将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视为天经地义之事。灵魂自后世而来的小白却从来就没有将这些平民当成草芥,更不会视他们为会说话的牲口,而是将他们视作活生生的人。/p
从后世而来的小白知道,就是这些如同草芥漂萍一般的人民,用双手开拓了这个蛮荒时代,在他们的辛勤劳动下,点燃了中华文明。文明从来都不只是留传在文字上的东西,更有铭刻在人们共同历史记忆里的烙印,而这些来此劳动的民夫,就用他们的血泪汗水留下了一个痕迹――一座新城。/p
而他们的努力付出,几乎是无偿的奉献,却因为小白施予了一点小小恩惠,而对小白这个君主感恩戴德,这是多么淳朴的人民!小白不是那些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狠人,更不会将自己的子民视作一个个会说话的牲口,他的心中有对这些先民的怜悯和同情,他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到来,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改变历史的轨迹。/p
小白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似是很不合格,既没有那些千古帝王们视人命如草芥的冷血无情,也没有野心家们为达目的而哄骗民众的伪善,居然还保留着前世的良心。/p
小白干不出像秦国那样为了达到强国的目的,便让自己的子民过半死不活的日子,以便用土地田宅激起他们心中的yù_wàng,并利用这种yù_wàng引导着军队来实现统一四海的目的。/p
小白身为齐侯只希望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尽可能的让自己的人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么做似乎吃力不讨好,但小白还是去做了,因为这是小白心中身为一个统治者肩负的责任,也就是天之所命,虽百死其犹未悔。/p
所以在小白率领着由谭地民夫所组成的队伍返回谭城时心中是十分高兴的。虽然返程的路上还有可能遇上狄人袭扰,而此次小白率领的只是一群农夫,但他却感觉这些农夫比那些全副武装的军卒更靠得住。因为这是群想要回家的农夫,在他们回家的路上什么艰难险阻都不能挡得住他们回家的步伐。/p
在刚刚修整过的黄土路上,平坦宽阔的道路由济南直达谭城,全程不过百里之遥。若在以往这两万人的大军走这一段路,连带吃饭和宿营估计要走上三天之久,但在思乡心切的谭人脚下,这段路只走了两天。/p
第二天下午,大队人马行至谭城附近,行走在队伍前方的小白一边在赶路,一边打量着道路旁的农田。农田里有在夏天种下的菽豆,现在叶已枯黄,到了能收割的时候了,只是田间少有农人,因为收获粮食的人还在小白的队伍里呢。/p
就在小白停下来察看田野的时候,大队人马也不得不暂时停下来休整,闲不住的民夫便去田里察看他们的庄稼了。这田间的大豆虽种得稍有些晚了,但春秋时温暖的气候帮了大忙,能让这些豆子有足够的时间生长。/p
而在种下之后不久虽受了一场水患,使得田间的豆苗受了水灾,淹死了不少田里的禾苗。但似乎也因祸得福,那些最爱祸害豆苗的野兔似也被淹死了不少,虽说靠它们那逆天的繁衍速度,现在似乎便已恢复了种群数量,但这几个月的时间,足够田里的菽豆成长了。/p
小白站在田埂上举目四顾,还是没有在这附近的田野里看到像齐国秋收后的那些谷草堆,心中不由有些失落。小白知道今年谭地的春耕没有做好,估计仓促种下的粟禾今秋也难有什么收成,若无小白从齐地调粮的命令,这田里的菽豆和采集的干野菜大概便是今冬谭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