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集体婚礼(1/2)
当第一批谭人俘虏被释回家,谭城中的气氛明显缓和了下来,在齐军和谭城居民之间,一种初步的信任建立了起来,小白虽然付出了不少粮食,但无论是有形的青铜兵戈,还是无形的信任,这些都是小白的收获。/p
虽然家中有兵甲的只有少数,但那些被俘士卒能够平安回家,这种行动释放的善意便代表了齐国的态度,也就是小白的意志。而那些敢于用兵甲来换取粮食的人,在度过了一个胆战心惊的日子之后,发现齐国人没有要追究的意思,都在庆幸自己的选择。毕竟换出去的甲兵不能当饭吃,而换来的粮食却是实打实的,正是饥贫交加的谭国人所需要的。/p
通过这次交换,小白将散落在民间的那些武器都回收了回来,谭人手中没有了武器,就是想作乱也没可能了。而公孙言等大夫们手中虽有武器,但他们毕竟干出了反叛谭子,投降齐国这种事。虽然谭国国内没有人敢指责这些新贵,但很多人却在内心中鄙视他们的行为,这也使他们人望大失,连最基本的号召力也剩不了多少,也就丧失了继续割据的本钱。/p
谭人手中失去了武器,但家中却多出了粮食,在吃喝不愁的情况下,是没有多少人敢冒着送命的风险反叛的。而在与齐军士卒有了接触之后,很多谭人也对齐军有了不一样的感观,他们有些人相信了小白的宣传:/p
齐人是来讨伐谭侯那个不义之君的,齐军是一支仁义之师,是老天看不下谭侯的昏庸残暴,特别派遣齐侯小白率齐军来吊民伐罪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伤及无辜者呢?/p
有人愿意相信这样的话,便代表着谭人已经对齐国或者说是对齐侯小白的话建立了初步信任。但要想凭借这点信任就认为齐军已经高枕无忧,那还为时尚早,要想让双方真正合为一家,还要经过不断的融合,而融合的最好方式,即便是双方联姻。当然这姻不是小白娶哪个谭国公主为妾,也不是双方贵族的联姻,而是底层国人的融合。/p
齐国攻谭这一战,以车战为主力的大小贵族们出力不多,那么战后的分功上小白自然不会向他们倾斜。所以这次的立功者之中,因为出身贫贱而能驾驭战车,只能担任附属战车甲士的低级小贵族和富有的国人,因为他们在攻城之战中时勇猛表现,成为了此战的最大得利者。/p
在谭城的局势初步稳定下来之后,小白便要对立功的士卒lùn_gōng行赏。由于将此战的首功给了公孙言等人,小白便率先封赏他们,小白给公孙言等人赐了个姓氏,因他们出身谭国,便让他们以谭为氏。谭国太庙之中留存的几个谭国的传世大鼎,也被小白当成lùn_gōng行赏的一部分分给了公孙言和公孙痤等人。/p
鼎在古代被称为宝器,唯名与器,不可轻授予人中的器,便指的是这些鼎器。这些谭国历代积攒下来的宝鼎当然是很珍贵的,在时人们的眼中这些鼎可仅仅是件青铜礼器或者刑具,还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传说夏禹时铸造九州之鼎,代表着九州,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并且三代皆以九鼎为传国之重器,即使在平王东迁时,也没有忘记带上这九个大鼎,所以人们都说周德虽衰,但天命未改。/p
及至楚庄王时,楚国开始向北扩张,借伐戎之机,开始在成周附近演武,并派使者去问周天子的鼎器大小和重量,这便是着名的问鼎中原这个词的来历。楚国盛产铜锡,楚庄王若想铸造比九鼎更大的鼎器并非不可能,但楚庄王执意要问这传国九鼎的大小重量,其用意便不问可知了。/p
可见鼎器如果易主,代表的不仅仅是正统地位的改变,往往还伴随着社稷易主,天命不再。而公孙言等人在收到了小白给的鼎器,又想到了自己等谭国旧贵族被小白赐予了“谭”这个姓氏,这不由让他们浮想联翩,这会不会是小白要效仿周王分封微子启一样,也要将自已等人分封在谭地为诸侯呢?/p
这当然是他们想的太多了,小白巴不得自己手下有封地的封臣越少越好,哪会给他们赐予更多封地。至于谭国这几个传世之鼎,小白还真不怎么在意,除了一尊大的被小白指定要运回临淄,以供国人有机会观赏,剩余的便分给了谭国的一众大夫们了,让他们分别收藏,以酬其功。/p
而对齐国士卒的封赏便更五花八门了,在攻城战中表现勇猛的,普遍都可以得到财帛为赏赐。那些在攻城战中获得先登或是斩首等功绩的,小白还特意提升了一下他们的爵位。能立下这样功劳的基本上都是些地位较低的国人下士,给他们提升一下爵位也没什么,对现有的赏功制度改变不大。/p
而接下来的赏赐便不同寻常了,在一众立功受赏的士卒之中,小白特意命人选出了那些在家中不是长子或独子,又未曾娶过妻或下过定的男子,让他们单独于谭成立户,并为他们娶谭女为妻。/p
小白初时也没想到让未成婚的有功之士娶谭女,用这种方式来加强齐地和谭地百姓之间的联系。但在小白歇息在谭国寝宫时,谭言等投降的谭国大夫,试图来给小白送些暖床姬妾,或是建议让小白收纳掉谭侯宫中的那些宫女。这当然让小白给义正辞严的拒绝掉了,但这也让小白想起在谭宫中还有谭侯的宫女,觉得让这些女人在这宫中也不是一会事,便打算将他们分配给有功的齐军士卒。/p
在与鲍叔牙商议之后,小白又将自己的计划改变了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