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徐光启(1/2)
解铃还须系铃人,带着这种想法魏忠贤去找张平安,这里环节打通,那祈雨的事情就算解决。/p
说不得仙家施法或传授妙法,就能一劳永逸解决掉嫔妃、宫人们的生活垃圾问题。/p
只是魏忠贤抵达天关前时,被此处值守的尸将拦住,依旧穿着一身金甲佩戴面具遮掩干枯面容,声音嘶哑难以分辨:“道主正会客,实在不便,还请再等候片刻。”/p
魏忠贤也知道这一身金甲的尸将只是张平安的傀儡,不具备灵智,更不会思考、传话。/p
他侧头去看,此处当值的一名天门中郎踏步上前小半步,拱手施礼:“厂公有何吩咐?”/p
“又是何人拜访仙家?”/p
“这……职下不便细说。”/p
“呦!你以为你不说,咱就问不出来?你上头的张中郎将,私底下也得叫咱一声哥哥,你这可就太见外了。”/p
魏忠贤做惊诧模样,深深看一眼这履任天门中郎职务才满三天的武官,他后退几步去看随行的东厂大档头。/p
东厂大档头穿褐色直衣,戴圆帽,气度深沉,主动上前几步,附耳低语:“厂公,是徐光启,即原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的那位徐学士。”/p
“无须细说,我知道他,很早以前就知道他这个人。”/p
魏忠贤呵呵冷笑:“就连他另一个名字徐保禄,咱早年就听说过。”/p
保禄,是保罗的同词音译另一种写法,是徐光启洗礼后的教名。/p
很早以前,万历末年时,魏忠贤就和徐光启卯上了,不是谁惹了谁,纯粹是因为另一个人,沈榷。/p
万历四十四年,礼部侍郎署任南京礼部尚书的沈榷联合部分官员第三次上奏万历皇帝,指出传教士在南京建立教堂,传教洗礼的信众知教堂教法而不知衙门、国法,这种传教、抱团模式和白莲教如出一辙。/p
于是南京教案爆发,南京、北京的教堂先后被拆除,传教士押解遣送澳门。/p
徐光启于是上奏再三抗辩,朝廷、各地打击传教士的力度未受改变,传教士要么被杀,要么遣送会澳门。/p
南京教案爆发后,沈榷就回到北京负责给内学,即给宦官们讲授学问,按照规矩听他讲课的宦官自然就是他的弟子,魏忠贤位列其中,并与沈榷结下深厚情谊。/p
又三年多时间过去,天启皇帝登基,沈榷也一度成为内阁成员,但很快就被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中树立巨大威望的东林党赶走。沈榷树倒猢狲散,教禁政策也就随之松懈,不了了之。/p
两年前,徐光启升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即很多年前沈榷一模一样的职务,负责内学。而魏忠贤已经提督东厂,是司礼监二号人物,还架空了掌印王体乾。/p
两人在宦官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分歧,而魏忠贤深受沈榷影响,对徐光启这种洗礼入教的纲常理念叛徒有一种难以言明的心理优越感。/p
这种情况下,两人迅速闹掰,在东林还执政期内,徐光启就主动辞官躲清闲去了。/p
一家独大的东林内部都开始争权夺利,顺带欺负徐光启这样的官场另类……也是很正常。/p
魏忠贤很熟悉徐光启,自然也知道徐光启最爱干什么,很好奇会不会被仙家一巴掌拍死在地上。/p
十分不解,就问:“他是南方人,哪能这么快入京?”/p
大档头正要回答,东厂掌班刘荣靠近魏忠贤,回答:“厂公,徐光启近来在房山县开渠屯垦,仙家降世时,他正好从上海出发,这才正好抵达京城。”/p
魏忠贤一副原来如此模样,随即兴趣浓浓追问:“他可将那些破球东西带上了?”/p
刘荣哪里知道内情,扭头去看专司监视天门出入的大档头,这大档头开口:“确如厂公神算,徐光启不仅带了他翻译的几何之书,及新编的农政书册,还有坤舆万国全图,那个球也在。”/p
“嘿嘿,你盯仔细了,若是徐光启被轰出来,速来报知于我,让咱好好高兴高兴!”/p
魏忠贤笑吟吟说着,还拍了拍这大档头的肩膀,双手负在背后,心情愉悦走了。/p
道天内,六十岁出头的徐光启盘坐在竹篾编织的席子上,神情略显紧张,并无惶恐之色。/p
吕维则翻阅徐光启带来的许多书籍,先是徐光启翻译,最为看重摆在最上的《几何》,纸面上几何图形是那么的亲切,只是abcd之类的,被甲乙丙丁代替了。/p
和小时候一样,吕维看到这些东西就头疼,随手丢在一边,让徐光启嘴角不由一抽。/p
“这倒是好东西,可抵十万兵。”/p
吕维翻阅《农政新书草本》,都是新誊抄的,纸张洁净白皙不曾翻阅过,墨香依在。/p
兴修水利、南方高产作物向北方推广,并实验水稻北移,最后还有‘番薯’、‘土豆’这种大杀器……吕维以为自己眼花看错了,仔细去看,的确是番薯、土豆几个字。/p
徐光启不仅在家乡种植,还在北京周围尝试开荒种植……现成的种子!/p
有实际栽植经验!/p
找都不需要去找,自己要做的就是帮他推广!/p
没错,徐光启发现了舶来品土豆、番薯适应能力强,产量较丰厚的特点,不仅在老家上海实验,还拿到了北京城边上的贫瘠荒地做种植实验!/p
“此物若推广开来,徐先生此举活民何止亿万?于万千生民有功,于神州而言亦有大功勋!”/p
吕维草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