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避战心思(1/2)
京畿地区即将爆发的决战,对八旗军来说任何一路都不能失败,失败意味着大量丁壮折损,意味着其内部走钢丝一样的权力平衡被打破。/p
对明军来说也是如此,宁可忍耐住,等大部队集结后再决战,也不能一bō_bō的去浪战。/p
辽事败坏,源头就是明军各自为战,很少集中兵力去打决战。反倒是兵力稀薄的八旗军往往能集中军队,在局部战场形成以多打少的形势。/p
孙传庭、洪承畴在十月份转战甘肃、潼关,一举扑灭李自成主力……这两支军队虽然在入卫京畿的作战序列里,实际也在征调范围内,可真的不能指望他们。/p
扫灭李自成主力,厘清军功,安置俘虏,制备入卫京畿的粮饷器械,都是不能疏忽的事情。以现在陕西、河南的地方组织度、配合能力,这两支军队不可能快速抵达京畿参战。/p
最快也要等到腊月底才能入援京畿战场,目前顶多也就是少部分精锐部队率先抵达京畿战场,不能指望其主力部队参战,时间上来不及。/p
八旗军有东西两路各三万抄掠军队,陆续抵达,实际能参战的明军有多少?/p
这是个谜,崇祯不知道,杨嗣昌不知道,吕维不知道,参战的明军各部将领也不知道。/p
这些参战将领只知道本部究竟有多少兵员,究竟能打的又有多少人;可他们不清楚友军的实际情况,这种本部实际战斗力,是一种机密,没人愿意吐露。/p
自天启五年重修三大殿以来,九边军队、新军,就接连欠饷……到现在欠饷的规模已达到十分夸张的地步。年年有拖欠,发放时又有克扣,到军将、督抚手里,实际能养的军队,远远少于账面军队。/p
财政崩溃的恶果就此显露无疑,参战部队的规模至今都是一个谜。/p
这笔糊涂账必须算清楚,一边侦查八旗军东西两路入寇军队的动向,一边计算实际参战明军的兵力,并重组明军指挥结构。/p
八旗军分东西两路,明军参战的机动兵力也有分成两路,分别施行拦截。/p
不管情报侦查清楚后到底怎么打仗,必须要做出分兵两路分别拦截的姿态来,这不是为战争考虑,这是为政治,为人心考虑。/p
崇祯有这方面的政治顾虑,参战明军将领有,原来的卢象升也有;现在接过实际指挥权的吕维没有这类负担,接替高起潜的方正化没有,新的卢象升也没有。/p
没有额外的政治包袱,东、西两路明军可以从实际的战争得失中考虑、度量,择优而行。/p
首先是从山西方面入援京畿的卢象升西路军,六月时卢象升父亲病故,陈新甲接任宣大总督一职,从部分总督标营的精兵,数量约在两三千之间。卢象升麾下最能打的总督标营一分为二,而且兵员结构出现断裂。/p
大同总兵王朴有兵八千;山西总兵虎大威有兵五千;大同巡抚叶廷桂的大同巡抚标营两千;山西巡抚宋贤的山西巡抚标营也是两千。/p
另有宣大总督标营中军副总兵李重镇,和宣府总兵杨国柱部,这两部是卢象升的直属部队,合计一万一千人。/p
整个卢象升西路军,一共有账面兵力两万八千人;另有保定总兵刘光祚部三千五百人,原本划给了西路军,现在剥离出来留在保定不动。/p
方正化接替高起潜后,其东路军以关宁二镇兵马为主,已经抵达通州准备参战的有侯拱极、张鉴、于永政、吴承录二万三千人;另有周佑、窦濬等在途之兵,陆续抵达后,方正化参战的关宁军有三万九千人。/p
可在途之兵很可能跟不上主力、前锋部队的步伐,所以方正化东路军实际参战兵力不会超过三万人。/p
京营编制内的十二万军队是账面上的,蓟镇军队在吴阿衡战死后,地方残破,也无力参战。/p
所以这就很尴尬了,八旗军东西两路有六万人,明军东西两路实际拦截的兵力竟然不到六万人!/p
这六万明军集合在一起,也不见得能围歼、重创一路八旗军;更别说是分开拦截,分开拦截各自迎战,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p
八旗军侵掠如火,搅得京畿地区天翻地覆,时时刻刻都有村庄被攻陷,士民被屠戮、抄掠。各处联络几乎中断,乱糟糟一片风声鹤唳,仿佛到处都是八旗军,虚报军情夸大敌情的报告一堆接着一堆。/p
地方上报中枢的渠道要么被截断,要么就是虚报敌兵企图获取援兵以自保……所以,官方的敌情侦测真假难辨,是不能相信、参考的。/p
地方烂到这个地步,京畿地区慌乱到这个程度,出现什么样离奇的战争结果都属于正常。/p
即将爆发的这一战,与其说是入寇八旗军与京畿部队的决战;还不如说是与入援的卢象升宣大晋军、方正化的关宁军之间的决战。/p
京营军队、蓟镇军队、保定军队、山东军队都在一旁干瞪眼,以守卫防区为主。/p
这仗还怎么打?/p
实际参战的六万军队,挤掉水分……真正能打的有没有四万人都够呛。/p
这让参战的各路总兵、军官、将士怎么想?/p
没人愿意去打一场九死一生的败仗,如果这场仗非打不可,以现在各路总兵、援军的士气、装备、粮饷待遇来说,没几个愿意拼命。/p
左良玉如今在湖广拥兵四十万,何等的张扬跋扈,朝廷还不是捏着鼻子认了?/p
再看看早年的第一猛将曹文诏,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