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币制改革的第一滴血(1)(1/2)
“小姐,家主来了。”/p
“我自己进去吧。”苍老的声音伴着一声咳嗽推开了房门。/p
姜歌承起身行礼,“爷爷。”/p
姜疏点点头,“坐吧。”/p
姜疏看着姜歌承冷淡的脸色,叹了口气,这是自己的亲孙女如果不是当初他父亲早死,何必如此?/p
“你还是不肯和他们一起吃饭?”/p
“和谁?那些准备杀我的人,我为什么要给他们好脸色?”姜歌承拿起五片茶叶的茶杯放在一边,语气生硬。/p
姜疏欲言又止,花白的发丝在烛光中显得特别凄凉。他知道姜歌承每年会在这个房间里怀念一些事情,怀念什么,他也知道,只是这种怀念对姜歌承来说,对姜氏来说有什么意义?/p
“崔任卿在草原过的如何?”/p
“不知道。”姜歌承回答的很干脆,“爷爷答应过我,只要我做的够好,不会干涉我的私事。”/p
“我是答应过你,所以我不干涉你的‘私事’。但我那久不出门,在外云游的孙女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了。你作为大哥,该为她招婿了,入赘就好,他们的孩子你便收为义子吧。”/p
姜疏今天就是来说这件事情,也顺便来看看姜歌承。/p
面无表情的答应,礼数周到的送走姜疏,关上房门愣了许久,姜歌承才流下两行清泪,任卿,你到底在哪里啊……/p
————/p
大年初二,制币厂正式开张,齐玄参加了剪彩,他拿着剪刀剪下的那一刀,被后世称为大汉‘经济腾飞的起点’。/p
轰轰烈烈的币制改革开始了,废除四株钱,废除不成熟的换算比率,废除以铜代金的制币原则……/p
以一文、五文、十文为基础铜币,更有一两白银,一两黄金为进阶货币,白银黄金为元宝状,以重量称算。一千文钱为一两白银,十两白银为一两黄金。在改革中,换取新币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再困难也要做,齐玄传下命令,由各地的衙门与长生天共同进行这项工作。/p
衙门以正常价格进行兑换,而百姓若有不满或者觉得不足,可执凭据前往长生天进行校验,若是校验成功则由长生天补足新币。/p
这样的方式免除了衙门为了满足百姓可能造成的通货膨胀,维护了朝廷的威严,顺带着也将长生天的地位在百姓心中提高了不少。/p
齐玄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p
长安北部较为贫困的地区,成为了币制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而其中齐玄最重视的,便是为这次改革圈出一个新郡首府的北平郡。/p
景帝听了这个名字非常满意,北平,平北,很好,非常好。/p
齐玄在北平郡的建设和改革中下了血本,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纷纷向北平涌出。朝廷官员协商中调,地方官员升官也调去北平,而长生天则在北平郡开始生根发芽。/p
对于长生天,大汉各地的衙门都表达了满意的态度,这不是邪教,一些琐碎的小事不再有人找衙门,而一些大事,当地长生天的负责人会手把手的教授百姓才如何击鼓喊冤,甚至在当地事宜需要人手的时候,只要开口长生天就会做。/p
修桥修路,开设学堂,这些增加政绩的事情,长生天都做了,那些官老爷只需要治理治安,就能蒸蒸日上,谁不希望有这样的组织在自己当地。什么?可能会造反?/p
怕不是傻子吧,长生天教宗可是南宫卫士令左都侯,那可是守卫皇帝安危的头号人物?造反?你造反了,人家都不会造反!/p
嬴诏和姒临还有姬历带到了初五就动身离开了,他们也没有必要多待,齐玄没有空陪他们,他们多余的日子里最喜欢的就是逛长安。看着一派生机勃勃,看着百姓们排着长队拿着旧币等着兑换,衙门里的仆人捧着盘子,端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姜汤给每个人都来上一碗,衙役和长生天明堂的白袍人声音沙哑却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和百姓解释进了衙门该怎么走,如何验证领取号牌……/p
衙门左侧圈出了一块地,一个简单的桌案坐着一个小官员,旁边站了一个长生天的白袍人,两个人都是笑呵呵的,两人身后摆了六座小山,一文、五文、十文的铜币分开堆在一起,最壮观的当属金子堆和银子堆了,不过这两个山都是小小的,因为大户人家来换的要提前五天预约,不然哪个衙门都不可能突然拿得起这个钱。现在来换钱的百姓基本用不着金银,摆着是为了好看。/p
正排着队等着换钱的秦惜,耳尖的听到了搬运钱币衙役的牢骚,扑哧一声笑了出来。/p
秦惜等人一看这个阵仗,姒临就蹦了起来,掏出怀中的钱就要排队换一换,好玩嘛。/p
姬历明显不想但也不能明着面和齐玄过不去吧,也只得同意。/p
听到秦惜笑了,后头的老爷爷拍拍秦惜的肩膀,一旁看热闹的姬历见状要上前,嬴诏一伸手,“姬历,长生天的人在这里,他们可不认识你,不要不长记性,你死在长安的话我们也会很麻烦。”/p
姬历闻言低了低眼睛,后退了一步,开始了谁也不知道内容的沉思。/p
“丫头,你从哪里来啊……”/p
“我……”秦惜笑了笑,“我是长安人氏。”唔,被齐玄救下之前的人可不是自己,所以自己算的上是长安人氏。/p
“哦哦,这些日子总是有外地人到长安来换钱,都说了多少次了在自己家乡的衙门换,户籍也对的上,现在他们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