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银铃(1/2)
皇帝听得昭仪如此说,虽心中欣赏她磊落豁达,但适才皇后所言却也不无道理。便拦阻道:“媚娘不必着急。此事尚未有定论,目下还是徐徐图之的好。朕这便宣召柳卿进宫,问明案情后再议。”/p
又对王萧二人道:“此事我已知晓,你二人若无别事,便先行退下吧。”/p
淑妃闻言后,本欲待再言,却被皇后暗暗以眼神示意,不得不止住话头,与皇后一并告退离开。/p
皇帝见二人退下,便命身旁宫人将李弘抱走。唯恐昭仪心中不快,便柔声对她道:“你勿需在意。此事朕自会处置。你如今有孕在身,切莫为此无稽之事烦恼,伤及自身。”/p
武氏闻言却叹道:“树欲静而风不止,此事未必是无稽之谈。皇后淑妃既然如此笃定,陛下若是真的如皇后所说,轻描淡写,视若罔闻。于妾才真的是大祸不远。”/p
皇帝听闻却不以为然。因昭仪进宫后,皇后淑妃隔三差五便来他跟前聒噪,所言无非是些鸡『毛』蒜皮之事。后宫争宠,多有倾轧,至多就是言语诬陷,哪有多少实证。/p
武氏度他神情,知他不信。便只道:“陛下不信妾也罢。但若明日有臣下于朝堂上禀奏此事,陛下务需从善如流,不必以妾身为念。”/p
言毕,更向帝行跪拜大礼。皇帝见到赶紧扶起,心中却道昭仪此次孕中倒是转了『性』子,胆怯许多。/p
陈合难得昨日与崔炎把酒言欢一番,正宿醉未醒,却不意清早就被人叫起来。一路上是哈欠连天,无精打采。身边右街使叽哩哇啦说了一堆,陈合却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p
及至到了现场,他尚不解一介平民之死,为何不交与地方官府。一时抬头望天,却猛然发觉案发地点竟然就在新城公主府隔壁。这一下子,倒是让他酒醒了大半。/p
此时他终于想明白适才右街使着急忙慌跟在旁边,原是在告诉他案件死者乃是公主府的老管家。案涉皇家,地方官府自然不便过问。公主府又恰在陈合辖区,去岁公主出嫁时,他还因此随行护卫过。此时推脱不得,只好强打起精神,与众人入内探查。/p
只见屋舍门锁完整,入内有小院,院中陈设甚为简单,仅有石桌石椅而已。倚墙处用青砖砌了个花坛,坛中只几尾新竹,两三株白茉莉并秋海棠而已,无甚新奇。墙边还有木门一扇,陈合上前试推一下,门却未开。想是公主府那边锁上了。/p
死者于堂中吊颈而亡,左脸犹有掌印,掌掴之力想来甚大,以至于面颊已微微肿起,其间指印尤为鲜明。桌案凌『乱』,似有人翻找过什么。/p
据公主府内下人报称:前夜公主生辰,林管家一直随侍在侧,深夜方走。管家院中确有一角门与公主府后花园相通,只因此处屋舍本就是建来与园中花匠居住的。前阵子那花匠辞工回乡,屋子便空置下来。管家因觉得此处甚为方便,便禀告公主后搬来此处。/p
虽则有门直通公主府,但此门却距离前堂甚远,林管家也从不从此门进出,都是正经由大门出入的。这小门日常一直也都是锁着的。/p
陈合一时看不出蹊跷,只好将尸体先交与右街使,着他尽速查访。他便一拐弯,却转至大理寺找崔炎去了。/p
今日自宣政殿退早朝后,皇帝心中便郁郁难安。他本未将昨日之事当真,不想今日朝堂上却直如炸锅一般。/p
先是皇后舅父柳奭公然于朝堂上明议此事,言称:“武氏原属先帝妾室,陛下庶母。本应于感业寺青灯古佛,终了一生。如今却母凭子贵,竟至忝居宫中二品昭仪。既如此,更应战战兢兢,上感天恩,唯恐言行失当辜负陛下。而今却举止狂悖,于亲族又丝毫不加以约束,致使其兄纵欲杀人。据闻武元庆遭遇官府追捕时,还曾大言不惭,声称武氏恩宠,谁人敢论其罪。狂肆行径,简直令人发指。”/p
随之长孙舅父与褚遂良等人亦出列附和,声言应严惩武氏。皇帝一时慌了神,未料到案情未明,众人已将昭仪当做众矢之的,群情激奋。/p
皇帝深知此间诸人,尽为宰辅,若皆如此厌恶武氏,则昭仪危矣。此等境况之下,皇帝已然不能再多言半句,便于朝堂立时诏命有司明查。并言明一旦查实,必然严办,绝不徇私。众人这才暂且作罢。/p
此时想起昨日昭仪所言,倒是吃惊她早已未卜先知。/p
早知如此,莫不如早朝时由己先行提及,也不会如今被动至此,心中懊悔不已。一时担忧昭仪忧心难过,只盼着能早一点回宫去安慰她。身边内侍度他神情立时心领神会,指挥御辇行得飞快。/p
李下玉正于寝殿中沉思,却有宫人告知淑妃来访。她忙起身迎接,一眼瞥见母亲,就见她喜乐全写在脸上,不由暗暗好笑。/p
淑妃心绪极好,对女儿所为感激不已。想着她为自己的事,这一年来殚精竭虑,无有好眠。本来天真少女,却仿佛一夜长大:也开始计算得失,揣摩人心……一时便忍不住落下泪来。/p
义阳公主见母亲又哭又笑,却是依然喜怒形于颜『色』,对此实在颇为忧心。她年纪渐长,去岁父亲已然开始为她物『色』婚事。想到自己万一出阁,宫中不知还有谁可以为母亲筹谋,便心焦不已。/p
母亲如此痴顽,不要说是武氏,就连皇后也时常挖坑给她跳。偏她自家还不觉察,每每吃亏,下次照旧冲在前面。/p
李下玉知道: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