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议和(1/1)
出了平广王府,陆海将手中的拂尘往肩上一搭,对着后面跟出来杨氏兄弟一欠身。/p
“平广王,杨大人,轿子已经备好了,二位请上轿吧!”/p
“多谢海公公。”/p
杨明仁虽坐不惯官轿,却还是勉为其难的进去了。/p
回京之后虽然也受过召见,但是却从未单独被传召,如今太后要自己与三弟同时进宫不知是何意。/p
男人思量了一路,进了慈安宫都还没有从这个问题里走出来。/p
慈安殿内,王宜珺似乎已经等了有些时辰了,听到外面的人来通报之后,王宜珺便迫不及待的把人宣了进来。/p
前日从赵邑手里把杨家小姐讨回去自己也算是出了力的,只是对自己而言,那个女人是她心不甘情不愿的交出去的!/p
派出去的人回来说,赵顼去了平广王府上,虽然只是进去了一盏茶的功夫,但是却不知道这段时间里他们谈了些什么,若是赵顼把杨家的人拉拢过去,自己岂不是更要夜不能寐了。/p
当务之急还是要让这杨家几兄弟为自己所用的好,恰巧眼前就有个绝好的机会!/p
“臣杨明仁……”/p
“臣杨明礼……”/p
“参见太后!”/p
望着跪在地上的二人,王宜珺显然是觉得很受用,女人手一抬,微笑道,“两位卿家快请起!”/p
等二人站定之后又吩咐人,“赐座。”/p
后堂两位宫娥便将两个圆木做的木墩搬了上来。/p
“平广王,数月前你大破疆北国大军,立我国威本应重赏,但适逢先帝驾崩,新皇登基,朝中事务纷杂就把此事耽搁了,你放心,本宫日后定然双倍补偿。”/p
王宜珺话说的客气,倒是叫杨明仁与杨明礼有些受宠若惊。/p
杨明仁一脸谦卑的看了看王宜珺,等着她把话说下去,想必是前两日的崇德殿之斗让眼前的女人打定了来拉拢他们杨家的主意。/p
那日永康王入府一事,想来也是瞒不住的。/p
她应该是不想让自己为永康王所用,这才将自己召来“议政”的。/p
如真如她所说要嘉奖,岂会一拖拖上两月有余!/p
怕是就是到了此时,他们皇室对于杨家的芥蒂还是没有根除!/p
“臣不敢!”/p
守疆卫土本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更不敢言功!/p
只是打完胜仗被召回京城做了这闲散王爷,男人心中却是有想法。/p
这两个月不止是自己,整个杨家,整个杨家军可以说都过的战战兢兢,生怕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抓住一丝把柄。/p
“只是眼下还有件事情要劳烦王爷亲自出马!”/p
王宜珺一挥手,陆海便将早就已经备好的奏折递了过来。/p
“爱卿看看!”/p
杨明仁诚惶诚恐的接过奏折,大致略了一遍……/p
“疆北国要议和?”/p
虽然上一次的战役疆北国战败,可并未损伤元气。/p
这几十年,疆北国不断进犯,两国的战争大大小小也发生了十几次,比上次伤亡更重的灭军战役都经历过,也不曾见他们议和,怎么如今却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p
眼下,楚宋国先皇驾崩,新帝虽已登基,却还是个不足周岁的孩子,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如今国内局势不稳,各方势力涣散应是战争最好的时机,他们竟然在这个时候选择议和?/p
上一次两军交战,虽然我军大胜,可是敌人也并未受到重创,如今修整了两月有余应该足够了——议和?还是拓跋纯亲自来京,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p
“是啊,所以要你亲自来接待这个疆北国的太子!”/p
奏表上说,来京议和的是疆北国的太子,拓跋纯,听说此人也是个厉害角『色』。/p
父亲将朝中的众臣寻了个遍也实在是找不出能够可以应付之人,想来还是要杨家人去了。/p
杨明仁常年驻守漠北,本就是防御疆北国的『骚』扰,他更是数次大败拓跋大军,定然不会受那拓跋纯的胁迫签订对楚宋国不利的协议,派他前去议和应该最为妥善。/p
“本宫已经派人拟旨封你为议和大将军,封杨明礼为议和大臣,前去与那拓跋纯议和,你二人可不要辜负本宫嘱托。”/p
杨家兄弟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眼下只能把这烫手的山芋接下来了!/p
拓跋纯岂是那么容易就打发了的,他自来都是诡计多端的。/p
说不定前来议和只是幌子,他若提出让人难以接受的条件来,自己满足不了,岂不是又要说楚宋国没有谈和的诚意,若是到时候以此为借口发兵,那么杨家便成了两国交战的罪魁祸首!/p
“臣必当效犬马之力,不负太后所托。”/p
杨明仁这话虽然说的并不违心,却也觉得肩有千斤重。/p
谢完恩,兄弟二人从慈安殿走出来。/p
“这可不是个好差事!”/p
似是说与杨明礼听,又似是自言自语。/p
杨明礼又何尝不知这差事的不易,只是圣旨都已经拟定了,若是不接,又要被治个抗旨之罪——进退维艰!/p
“那拓跋纯还有几日才到,回府商量个对策吧!”/p
男人故作轻松,快步走下阶梯!/p
议和之事可以慢慢谈着,想必拓跋纯也没有多少筹码!/p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