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一个人,带动一个行业(1/2)
;
第394章一个人,带动一个行业
“对了,我记得之前,波斯人不是还说要找咱们改进f14来着么。”
提到波斯空军,常浩南也回忆起了几个月前的情况,因此又向钟世宏问道:
“那上面的tf30发动机,你们也已经在升级了?”
f14再怎么说,也是将近25年前的飞机了,即便华夏在航空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上不如美国,要翻新或者改进这样一种老型号,在大多数地方都不会有问题。
唯一的麻烦就是动力。
虽然tf30发动机性能很拉。
但再拉它也是个正经涡扇。
而且主要缺陷在于压气机设计不合理以及飞发匹配做的不好,生产制造工艺这方面还是有水平的。
所以想要升级tf30,还真不能说很容易。
“还没开始,实际上,就连动力方面具体的改进方案都还没确定。”
钟世宏摇了摇头:
“我们前段时间刚从德黑兰运了一台到寿的tf30回来,正在考察情况,总之因为完全没有原始技术资料,所以要做技术升级实在比较困难,目前在跟对方讨论到底是单纯进行一次延寿维护,还是干脆等到国产的涡扇9搞出来,再给他们换个新发动机。”
涡扇30-p-412的94吨略小,但前者仍然有不小的增推潜力,重点是工作状态下的性能要稳定很多,至少不用让飞行员在起飞之前人人练就一手在机动过程中关掉处于喘振状态的发动机再重启的手艺。
此外,涡扇9的长度和直径都更小,不仅符合适装要求,甚至能跟换发之后的f4一样,省出空间增加一些燃油携带量。
或者在机身后半段增加一个辅助动力单元(apu)用来发电——
f14由于设计年代太早,对于大功率雷达耗电量的预估不太够,导致供电情况其实挺紧张的。
总之怎么想都是巨大优势。
唯一的问题是,国产化的涡扇9眼下的进度虽然不能说是八字没一撇,至少也距离波斯人的期待有一段距离……
“这就要看波斯人能不能等得起了,对于咱们来说,无论大修还是升级反正都赚不到什么利润,主要的好处还是借此提高一波知名度。”
常浩南个人对于f14的兴趣仅仅在于猎奇,毕竟他实际上没有真正接触过任何一种变后掠翼飞机,但是从实用方面考虑,这个型号的综合性能实际上已经不满足时代要求了。
复杂机械结构带来的巨大死重、低可靠性和高维护时间,并不是单单换个发动机就能解决的。
量大管饱技术难度还低的f4升级项目反而才是利润的大头。
钟世宏点头表示同意:
“这个倒确实,所以咱们这边主要推的方案还是再等一等然后直接换发,这样战斗力提升更大,而且也有利于咱们的发动机把名号打出去。”
如果要是搁在以前,这种连装机测试都还没做的发动机,哪怕只是个有原型的国产化型号,也根本不会被纳入考虑。
但现在这不是时代变了嘛。
涡喷14的成功,以及随后由精工计划连带出的一系列成果,让大家对于涡扇9的进度乐观了一些。
“对了,说起精工计划,最近两三个月的进展怎么样?”
常浩南虽然挂着精工计划总顾问的名头,但因为最近一直在忙十号工程还有软件设计等其它问题,所以已经有一段时间没直接插手过里面的具体项目了。
“这毕竟才半年时间,很多项目也只是刚起步,不过也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成果,尤其是在焊接和铸造加工方面。”
提到精工计划,钟世宏的语气明显变得郑重了很多。
他能从技术部部长升任副总经理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这个精工计划。
这个时候,旁边的另外一人接上了话:
“常总,我倒是觉得,相比于具体拿出来的全新技术,精工计划更主要的价值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交流平台,之前消息太闭塞,大家相互之间有时候都不知道别人的研究程度,搞了很多重复的项目。”
旁边还有其他人也是深以为然:
“是啊,我们厂上个月是最近五年以来第一次实现扭亏为盈,还要多亏了常总的新技术,还有精工计划提供的平台啊。”
常浩南转头看去,他记得这位应该是建宁331厂的一名生产负责人,应该是叫于飞。
后者也马上解释道:
“我们上半年花了四个月时间更新技术,对涡轴8a发动机进行了一次工艺升级,总算是达到了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技术指标。”
“涡轴8……用在直9上面的吧?”
常浩南随口确认道。
相比于受关注度比较高的涡扇发动机,涡轴和涡桨这两种输出轴功率的航发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但实际上一直到二十多年后,都仍然是华夏航空动力领域最大的短板。
“对,直9,还有民用型号h410。”
于飞点了点头:
“原来的涡轴8a,几个关键部件的低循环寿命大概只有原型阿赫耶1c的40不说,一旦到了30c以上的高温天气,可用功率还会出现断崖式下降,连保障直升机空载起飞都十分勉强,更别说运人运货了,搞得用户叫苦不迭。”
“之前江城还有羊城几个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的城市本来想采购一批警用直升机,联系到冰城那边之后,他们带了一架原型机去试飞,结果直接就把客户吓得不敢用了……”
周围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