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一章(1/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本朝以儒家lún_lǐ、孔孟之道来治理天下,以此整饬民风,教化百姓,使得政通人和,民生和乐。当今皇帝仁德,更是以身作则,来给百姓们树立榜样。他对白太后十分尊敬。/p
此番太后娘娘生辰,皇帝着下臣们预备了盛大的庆寿活动。文武群臣齐聚来贺,宫中各处张灯结彩,另有戏曲、杂技、舞蹈等纷然杂陈,令人目不暇接。/p
许家本列居中间,此番因沈伯娘的缘故,她们往前挪了不少。太后娘娘生辰,她说了算。/p
皇帝亦主动问了沈伯娘,“听闻许若清先生早前在徐州准备筹建收留孤寡的养安堂,不知现在如何?”/p
白太后身家单薄,只剩徐州许家一房亲戚。且许家识时务,从未提过什么要求,倒免了外戚之嫌。/p
沈伯娘恭谨答道:“托陛下、太后娘娘鸿福,养安堂已经运转起来。如今请了织女,教她们织布,学得一门手艺。”/p
“甚好。”皇帝十分赞赏,“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她们学得好,也有一门赖以生存的手艺了。”/p
“陛下说的是。”沈伯娘笑着答了。/p
皇帝恰好来了兴致,又向左右宫人道:“明日提醒朕,给徐州养安堂题匾。”/p
沈伯娘喜不自禁,又是千恩万谢。/p
许绮兰头一回坐这么前,这边坐的都是京里有头有脸的皇亲国戚。她略微一侧身,便看见了靖南侯府的袁老夫人及其儿媳孙氏。/p
对面便是众位大臣的诰命夫人。王家炙手可热,其妻女亦位列前茅。/p
许绮兰看过去时,正巧和王玉笙的视线对上了。/p
上回口角之争,王玉笙满盘皆输。后来名声半毁,她便把这笔账记在许绮兰身上。此刻即便是太后寿宴,王玉笙也不能全然掩盖住她怨毒的眼神。/p
许绮兰视若无睹,她也不会就此放过王玉笙,只等岳茹进京来,一并算账。/p
网已经撒下了,只等鱼自己进来。/p
之后,戏文唱过几折,太后娘娘大约看厌了,便说要换,“这戏文软绵绵的,听多了人也懒了。换个更有看头的吧。”/p
皇帝多喝了点酒,直接点将了,“宁远侯世子何在?”/p
他点的是李苏熙的哥哥李苏哲。/p
“臣在。”李苏哲立刻站出来。/p
“母后,听闻他功夫好,不如叫他舞剑,让大家伙都看看他的本事。”/p
见太后点了头,皇帝又道:“昔有公孙大娘剑舞名盛中原,既然归作舞一类,少不得要乐器来配。”/p
端阳王乘机举荐,“父皇,六弟素来醉心音律,不若叫他试试。”/p
皇帝真就应了,“老六,那便你来吧。”/p
“是,父皇。”独孤恂拱手一拜,而后从宫人手里接过琵琶。/p
李苏哲亦得了木剑,向皇帝示意后,他与独孤恂会意,而后拔剑起舞。/p
独孤恂琵琶果然弹得好,与李苏哲的剑舞相映成趣。/p
太后果然高兴,一曲过后直念了三声“好”!/p
皇帝也高兴,当即给了赏赐。/p
林氏得了消息虽然高兴,但十分担忧许执的安危。毕竟大儿子远在边关,没个安稳。等再三确认了,她才放下心来。/p
到十一月初各处的梅花开了,好热闹的太太姑娘们又开始下帖子请人赏梅。/p
许家依旧处于“风口浪尖”,正是因为圣上亲口断定的一文一武两株玉树。/p
那日。许绮兰跟着母亲林氏去了镇南将军府。徐将军的夫人莫氏同林氏是老乡,平素也有来往的。莫氏日子选得好,请的人大多都赴会了。/p
许绮兰在她家遇见了李苏熙以及管宝钏,还有其他熟人。/p
她们三个小姐妹躲在屋檐下赏花,没说几句,一抬头就看见靖南侯夫人孙氏并其余太太们过来。/p
许绮兰看见孙氏装扮,忍不住轻声说道,“孙夫人近日起色似乎不太好,也没心情打扮,这衣裳首饰都是旧的。”/p
不是许绮兰爱记人家穿了什么、戴了什么,只是她与孙氏前生亲近,知道孙氏爱赶fēng_liú,样样都要用新的,断不会戴这般旧的东西出门。/p
李苏熙、管宝钏她们家同靖南侯府来往颇多,倒听见风声了。见许绮兰如此问,李苏熙便悄悄告诉她,“风家不太好了,听闻今年出得多、进得少,她家的姑娘现在夜里还要做一些针线呢。”/p
管宝钏亦道:“孙夫人或许有好东西,只是没心情装扮。我听我哥哥说,为了给世子谋差事,他家花了不少。”/p
这正好应证了许绮兰的猜想,她心里叹了口气:“孙氏也可怜,嫁进侯府做了继室,没个儿女傍身,却把嫁妆都折进去了。还有个挑三拣四的婆婆……”/p
李苏熙忍不住多嘴,“他们也太不像话了,我听皇上才把买官卖官的那些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才过了多久?他家却主动凑上去,也不知走了谁的门路?”/p
“自然是王家的。”管宝钏还挺清楚,向许绮兰她们说,“我月前去他家玩,正巧看见王家姑娘,还有岳家那位。”/p
许绮兰以为是王玉笙,“她怎么还有脸出来?”/p
李苏熙红着脸告诉许绮兰,“不是这位,是她妹妹王二姑娘,同岳家姑娘。”/p
许绮兰这才回过神来,王家大姑娘王玉笙名声扫地,还有个妹妹王玉箫啊。但岳茹还能出来,也挺叫人看不懂的。许绮兰便问,“听闻岳家从王家搬出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