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河灯(1/2)
时间在平静地流逝着,没等人反应过来,就已经到了初夏。/p
在这段时间,清欢再没进入市廛,甚至连院门都没有踏出过。/p
三娘到每日都会来和她聊聊天,见她如此消沉,便买了些书过来。/p
所以大多数时候,清欢都坐在院子里看书,累了就推开房间里的后窗,后面果然是一个清澈的湖。/p
时不时有游人划着船,有人畅饮,有人引吭高歌,但这些热闹,终究不是属于她的。/p
初夏唯一的不同,就是湖里的荷花都长好了,接天莲叶,层层叠叠。/p
清欢喜欢倚在窗边,每天都可以看到有新的荷花冒出尖来,渐渐地荷花开始盛开,来往的游人更多了。/p
直到有一天早上,清欢照例推开窗,看外面热闹的人间。这些天荷花开的繁茂,引来无数游人观赏,有在岸边赏花的,也有兴致高的,划着乌篷船在荷叶中徐徐前行。/p
更有甚者,拿了两壶清酒,划到荷叶中去,趁着酒兴开始高歌:江南可采莲…/p
刚起头的时候,清欢就陡然站起来,将窗户紧闭。正在身后收拾房间的春杏见状,怪异地想到:夫人往日里都会倚窗赏荷至少一个时辰,今天怎么这么快就关窗了?心里虽然疑惑,但也没开口问。/p
清欢快步往前院走去,那歌声似乎穿透了窗户,墙壁,萦绕在院子里的每个地方,让人躲无可躲。/p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倚窗赏花的习惯了,除了偶尔开窗透透气之外,后窗就一直紧闭。/p
夏天也飞快过去了,到了秋天某日,春杏特别开心地和她说:“夫人,今晚要不要去放河灯?”/p
她正在看书,头也不抬地说:“不去。”/p
春杏也没有继续问,自己忙着做别的事去了。过了一会儿,清欢才从书里的世界中想到不对的地方,便抬头问道:“今晚没有宵禁吗?”/p
“取消了呢。”春杏一边晾晒衣服,一边说。/p
那一霎那她还以为自己恍惚了,怎么转眼就又到了上元节。上元节全国都会取消宵禁,平常不管什么节日都不会。/p
春杏继续说:“今天我上街去,听到大赦天下的消息,今日普天同庆,所以宵禁取消了。”/p
“为何大赦天下?”/p
“贵妃诞下皇子,皇上高兴,立了新皇子为太子,所以大赦天下。”春杏说着,丝毫没有发觉清欢脸色的变化。/p
她的心里翻江倒海,说不出来是为了什么。过了半晌,她才徐徐问道:“璘王呢?”/p
“璘王?”春杏歪着头,似乎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号,“我没听过呢,兴许三娘知道。”/p
没想到,清欢前脚刚走,李剡后脚就立了贵妃,九个月后就诞下皇子。/p
要知道她走的时候,整个后宫只有她一个昭容,再无他人。/p
她不好奇这个贵妃是谁,她只想知道李稷怎么样了。李剡有了自己的骨肉,说不定就会忽视李稷。/p
清欢一直等到下午,日落西山后,三娘才来。她手里拿了些已经做好的河灯,看来是来邀请清欢去放河灯的。/p
面对三娘的盛情,清欢不忍拒绝。于是三个人拿着河灯,还有春杏下午就已经准备好的小食,一同出了门。/p
外面十分热闹,取消宵禁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老老小小,都拿着河灯,往姑苏河走去。/p
在路上,清欢边走边问:“三娘可曾听过璘王?”/p
“知道,是圣上的长子。”/p
“立了太子,璘王又在何处?”/p
“这个不曾听说,不过我可以去打听一下。”/p
三娘就是这点很好,从来不过问缘由,想清欢这样没头脑地打听璘王,任何人都会先追问原因。/p
但三娘不会,她只会为清欢解决问题。/p
步行了半个多时辰,她们才达到姑苏河畔。河畔早就升起了灯,将河水照的波光粼粼的。/p
河面上有几艘画舫,也点亮了角灯,在河水的照映下显得十分迷人。/p
河畔已经站立着很多人了,大家都纷纷将自己的河灯放上水面,然后闭眼,双手握拳,虔诚地祷告着。/p
三娘也给了一盏河灯给清欢,一共三盏,一人一盏。放河灯不是百姓自己的想法,是官府的告示上写,暂停宵禁,共举河灯,为太子祈福。/p
所以所有的河灯里面,放着的都是写给太子的祝福语。不过也不乏有的夹带私货,将自己的小小心愿也放了进去。/p
但是清欢没有,她去点燃了蜡烛,走到了河边,小心翼翼地将河灯放下。玲珑的河灯立马被水流带走,渐渐地消失在朦胧的火光之中。/p
她心里默默想着:李稷,希望你在皇城里,能一切安好。/p
河水深流,没发出一点响声,只有身边嘈杂的人声,似乎在回应着她的期望。/p
回去的时候,要跨过一座分支的小桥,桥洞下也有几盏顺水流下来的河灯,想必是有的人懒怠走到河边,就在上游就放了。/p
这几盏孤灯晃晃悠悠,很快就流到河里,融进了忽明忽暗的河灯队伍之中。/p
从这里看,河面上一片星星点点,其中包含着多少人的小小心愿,永远都不被人知道,连同清欢的心愿,最后都顺着河水流走,消失在黑暗之中。/p
第二天,三娘就告诉她,璘王仍旧在皇城里,没有册封也没有惩罚,一切如同往常。/p
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隔着千山万水,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