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故国月明(1/3)
对耶律大石的话极为赞同,朱武在统一明国大臣的思想后,把宋国朝臣掀起来的暗流,很镇压下去。
以朱武内心来说,他对这些搞得宋国亡国的大臣很是鄙视,还知道他们在东京保卫战的一系列骚操作,已经丧失人心。
如今这些人在天下的声望,还不如一些太学生。朱武之所以把他们保留在朝堂上,纯粹是利用宋国朝廷的名义,接收地方权力。
只要把地方完全接收,朱武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一脚踢开,然后返回燕京,自己登基称帝。
所以,这些人才会如此闹腾,朱武在察觉到他们的动作后,同样是毫不犹豫镇压。甚至以清查金国奸细的名义,抓捕了几位和金国有联系大臣。
这种做法,让宋国的朝臣人人惊恐,许多人真正明白了,东京的主人是谁。
甚至,道君太上皇帝赵佶在知道这件事、又听说朱武无心禅让后,同样惶惶不安,日夜为之忧惧:
“不用禅让的话,朱武还留着我做什么?会不会在掌握地方后,直接下手加害?”
“他连死去的人都不放过,还派人去搜集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的罪行,是不是要从这些人着手,给我安上罪行?”
对此极为不安,赵佶想到了宋国灭掉南唐后,被鸩杀的南唐君主李煜等人。亡国之君之中,比改朝换代的君主更惨的,就是被灭国的君主。赵佶先前还以为朱武是想要改朝换代,如今才明白明国是消灭宋国,自己的境遇和当年被灭国的南唐君主李煜相似。
想到当年自己先祖宋太宗鸩杀李煜,一向崇道的赵佶不由有股宿命感,认为若不自救,自己很可能会遭遇李煜的命运。
惊惶之下,被软禁在龙德宫的赵佶不但不敢再想复位,连召集大臣都不敢,而是和心腹宦官、嫔妃、儿女一起,商量度过劫难。
只是,他身边有能力的宦官早已被儿子赵桓诛杀,其余宦官在看清如今的形势后,也不敢随便出主意。在七嘴八舌的讨论后,赵佶最终觉得龙德宫贤妃韦氏所言,更加可行一点:
“明王是仪福帝姬的夫婿,也是圣上的女婿。只是帝姬不在,才和圣上生分。”
“如果圣上忧心,可以再赏赐一个帝姬。明王接受之后,就会和圣上更加亲近了。”
“看守的士卒看到了,也会尊敬圣上!”
已经有六十多个儿女,赵佶连他们的名字都记不清,区区一个女儿,如何会舍不得?听到韦贤妃所言,宛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决定把临近婚嫁的柔福帝姬赏赐给帝姬,拉近双方关系。
只要朱武肯收下,就代表他这一段时间没有对自己下手的心思,自己就可以写字作画,继续在龙德宫享乐。
这番打算,很快就被宫中宦官告知朱武。朱武从赵佶的镜像中,看到了事情经过。
眼看赵佶在韦贤妃的建议下,把柔福帝姬赏赐给自己,朱武对这件事,实在哭笑不得:
“韦贤妃和柔福帝姬到底有什么恩怨,怎么在这个世界两人还是纠缠不清?”
“赵佶这个人也实在是没志气,已经不足为虑!”
对赵佶在龙德宫的作为一清二楚,朱武知道他在被儿子杀了亲信、又险些被金兵掳走后,已经没有心气。留着这样的人在宋室,要比杀了他更有利。
同时,看到身为太上皇的赵佶都被吓成了这个样子,朱武也知道自己这段时间做得太过,打算与民同乐、缓和东京氛围:
“每年的元宵灯会,是东京一大盛景。”
“今年经历战火,正旦都过得不安稳,不如在元宵时庆祝佳节,和东京百姓同乐。”
“这样既能够缓和氛围,也能安抚百姓。让他们知道我不但有威严,还有仁慈之心。”
挟着击败金兵的大势而来,又在这些日子抓捕了不少人,朱武觉得自己的威严已经足够,需要稍微缓和。
所以,在看到赵佶都被吓得要送女儿后,朱武下令在元宵时解除宵禁,允许百姓庆祝。
消息传出,东京百姓可谓是欢呼雷动,人人都在期盼。经历几个月的战事,许多人的亲朋死于战火,昔日繁华的盛景,也成为了回忆。这些人迫切想要通过元宵灯会,找回昔日繁盛。希望东京在经过劫难后,仍旧繁华兴盛。
对百姓的心情很理解,朱武还吩咐将作监、商务监准备物资,保证市面繁华,东京百姓满意。
同时,他也没有放松管制,命令武松把黄巾营和新收拢的道兵散在东京各处,用他们的能力,保障元宵安全。
武松却不同意,认为把黄巾营散在东京各处还可,那些新收拢的道兵,绝对不能散开:
“这些新收拢的道兵,大多是按生辰年甲选择的相合之人,其中不乏有泼皮无赖出身,不能把他们放出去。”
“否则元宵夜时,恶人还没有开始作乱,这些人就忍耐不住,用自己能力破坏了。”
“必须严加管制,把他们看在军营里!”
闻言皱了皱眉,朱武没想到武松对这些道兵的评价那么差,甚至认为他们不但不能帮助明军,还可能成为隐患。心中已决定将这件事,必须尽快解决:
“如果道兵能换人就再好不过,可以直接从明军中,挑选士卒成为道兵。”
“但是换人之后,那些道门高人还会不会认可?会不会趁机收回护法神兵,让道兵失去神力?”
“必须和这些人联络一下,取得他们支持。”
想到这些道门高人在招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