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徐小郎君的生意经(1/2)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虽然只是获得了府试案首,但徐言返回定海县时仍然受到了街坊邻里的热情欢迎。
毕竟定海县文教不兴,已经很多年没出过府试案首了。
徐小郎君给了他们希望,若是能够再夺院试案首,成就一段小三元的佳话,对于促进县里百姓读书兴学是极有益处的。
至于徐怀远看到儿子归来更是喜极而泣。
“快,快让为父好好看看。”
见徐言身材明显瘦了一圈,徐怀远又有些心酸。
“我儿瘦了。”
徐言笑道:“爹,儿子不过是掉了几斤肉不碍事的。”
徐怀远闻言狠狠瞪了他一眼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打小便体弱多病,郎中开了方子每日煎服吃下才慢慢调理过来。你这身体切忌受饥挨饿,不然容易发病的。哎,都怪为父不在你身边。”
徐言心中无奈极了。看老爹这意思是恨不得去当陪读啊?这可不行,如此一来他将来还怎么在同学面前抬得起头?
“父亲切莫自责,儿子已经长成了,懂得照顾自己了。”
“好好好,我儿长大了。”
徐怀远面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对了爹,母亲可在家中?”
毕竟也算是获得了一个好成绩,徐怀远急于给娘亲报喜。
“哦,你娘前几日回杭州省亲了。估计要待上一段时间。”
徐怀远叹了一声道:“今年的生丝不好收啊。陛下虽然换了提督织造太监,但听说并没有减少御用丝绸的定额,只是宽限了些时日。你外公那里怕是也不好过。”
徐言点了点头。
这倒是符合常理。孙庆倒台是因为为人过于跋扈且出手杀人,污了皇帝的颜面。
但孙庆本身催收丝绸的举动是并没有太多问题的。至少嘉靖帝心中一定是这么想。
嘉靖帝换了一个提督织造太监不过是换了一条狗,在催收丝绸上确实没有本质区别。
做皇商就是这样,有光鲜威风的时候就会有如坐针毡的时候。
所以徐言很庆幸徐家没有卷入皇商之中,这个圈子的水实在是太深了。
“对了父亲,儿子听说赵县尊即将高升,想要献一把万民伞聊表心意。不知父亲可有办法?”
马知府急于交接赶赴南京上任,赵县令卸任也就是这几日的事情。
身为赵若海的学生,徐言总归该表示点什么。
徐怀远和声道:“这个不难,便包在为父身上。我儿真是懂事了。”
“父亲,孩儿多问一句,咱家除了经营布帛、粮食生意外,可还有别的进项?”
徐言觉得徐家的经营范围略有些单一,不像外公家虽然主业是经营丝绸,但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
“没有了,我儿怎会突然问起这个?”徐怀远笑了笑道:“我儿只需要发奋读书考取功名,赚钱的事情不需要操心。”
徐言心道不赚钱怎么败家,不败家怎么维持我这个败家子的形象。
哎,你以为我愿意为钱的事情操心吗。
“唔,既然如此,儿子便先回屋了,父亲也多休息。”
徐怀远欣慰的点了点头。
......
......
却说徐言回到自己屋中,开始思忖赚钱的路数。
照理说穿越者应该是天之骄子,无所不能。
可徐言前世修的是文史,既不会制肥皂造玻璃,也不能酿酒制糖。
这些理工男擅长做的事情徐言着实是有心无力,他能做的便是发挥文史从业者的优势。
思来想后徐言觉得还是卖书合适。
如今尚是嘉靖朝中期,晚明那些大放异彩的通俗尚未问世,这不正是给了他绝好机会吗?
红楼梦精彩不精彩?西游记好看不好看?
红楼梦就不要说了,曹雪芹还没有投胎。西游记的话,据徐言的考据是吴承恩五十岁左右开始写的,也就是嘉靖三十年左右。真正写成那是他晚年辞官之后的事情了。
更不用说还有许多可以拿来卖的精彩。
放着这么多畅销书不抄岂不是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
而且浙江的印书业也极为发达,完全可以支撑起徐言的庞大野心。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明朝卖书是免税的啊。
洪武定制:除书籍田器税,民间逋负免征。惟农具、书籍及他不鬻于市者勿算。
所以只要书稿质量够好,在明朝卖书是一定能赚大钱的。
浙江印书业十分发达,基本都是前店后厂的模式。
前店售书,后厂印书。
什么三多斋、什么宗文书社,乃至三台馆、清绘堂......
都是有名的老店。
徐家要想进军这个行业,自然要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手的书稿自然重要,还需要大量的宣传。
在这个信息极不发达的年代,基本是靠人们口耳相传。
没办法,看来只能靠人海战术了。
要想短时间内火起来抢掉现有市场份额,只能如此。
开书店的费用并不高,只要徐言开口老爹应该不会反对。
唯一的问题是在大明写书毕竟是末道,为士林所不屑。
徐言既然决定了走科举的路子,就不能以真名写书,只能取个笔名。
哎,一想到畅销书作者竟然不能以真面目示人,徐言就有些淡淡的忧伤。
当然要想赚大钱,控制更新速度也是很关键的一点。
这个年代防伪基本等于无,只要火书一出,市面上便会跟着出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