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鹿池政令(2/3)
开始...”接下来三天千兵卫开始查阅系统提供的一些粗略的资料,(系统等级低,资料因此较为粗略,但对千兵卫的帮助也很大。)
原来当时倭国主要的粮食除大米、小米外还有萝卜以及野菜。没错就是萝卜!他竟然是主食!
萝卜刚被引进到倭国时只有指头粗细,经过倭国农民的培育,萝卜终于变成胳膊粗细。萝卜营养丰富又易于生长,很快就成了农民的主要食物,即便贵族也对萝卜青睐有加,使之上了贵族的餐桌,而且几乎到了无萝卜不成宴的地步。
最后一种主食就是野菜了,即便是当时有钱人能吃的上大米,穷人只能吃小米萝卜,但是倭国粮食依旧不大够吃。于是穷人就只好挖野菜吃。
由于粮食少的缘故,在很久以前倭国人就形成了一天只吃早饭和午饭两顿饭的习惯,早上到下午要干活,所以一定要吃饭保持体力,晚上是休息时间,加上那时候人们没多少娱乐,只要早早睡觉肚子就不饿了,如此便能省下一顿饭的粮食。千兵卫看到这无比汗颜,怪不得倭国人那么矮,这也是一方面原因吧。
这样的习惯不光农民在遵守,上至天皇下至武士,几乎成了全国不成文的规矩,全国上下都在执行不吃晚饭的习惯。只不过贵族们夜生活比较丰富,所以他们实在饿的不行,还能找点点心吃吃。
..
天文二十三年(公元1554年),四月一十五i之值得历史铭记的一i,代表倭国近代农耕技术革命开端的‘鹿池政令’由当时还是小领主的乡田千兵卫颁布。当时的改革的内容不是很全面,涉及的技术也不算很高深,甚至被很多人认为不算是改革,只能是创新。但是历史主流人士一致认为这代表着农耕改革的开始,是农业改革的先驱舰,是里程碑事件。
‘鹿池政令’主要有五条内容,包括四条内容规定以及一条惩罚规定。粗见如下:
第一条:凡是鹿池湖领地内,各村按村落大小挖凿至少三到五个粪池,平时必须将粪便倒入其中,然后按时给农田进行施肥,施肥时间由使番向各个村落传达。
这是千兵卫针对倭国当时的农作物是种下去,成活了就基本不管了,然后等待成熟收割,这一恶习制定的。当时种地时期和收割时期称作农忙期,其余都是农闲期。千兵卫让每个村都挖凿三到五个粪池,是为了进行集中处理,然后在农闲期让农民施绿肥。农民们本来觉得脏不想这么做,可是一看到最后一条惩罚规定就只好硬着头皮按政令那么做,不过听说明国那边就是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收成也隐隐有点期待。
第二条:凡是鹿池湖领地内农田必须进行翻地、除草、除虫。限期为种地开始后三个月。
这也是千兵卫针对倭国对农田不管不顾的恶习制定的,当时基本没有种前种后施肥锄草的概念。于是规定农作物种下后的一定时间内必须派人到田里锄草,战时可由农妇进行锄草。
第三条:凡是鹿池湖领地内,各村都必须开始养牛,明年正式施行牛耕翻地。
当时可能是因为农民普遍平穷的原因,他们很少使用牛耕的方法。为此千兵卫花了大价钱买来了一批品种优良的黄牛种牛,加上大口信纯去年‘为他’购买的二十多头种牛,牧场的计划也随之开始。
第四条:挖渠引鹿池湖之水灌溉。
倭国当时把农田简单的分为水田和旱田,水田是指河流水源旁可以得到灌溉的农田。得不到灌溉的当然就是旱田了。于是千兵卫加入了这一条,让领民在得不到灌溉的农田附近挖凿挖渠,引鹿池湖的湖水对农田进行灌溉,从而使更多的农田得到灌溉,这也是政令公布后最被农民支持的一条内容了。
第五条:大力推广其他作物的种植。(内容略)
为此千兵卫跋山涉水,通过系统把整个鹿池湖领地的土地进行评定,挑选出了诸多不适合种植粮食的田地。然后强制要求农民当改种麦子、大白菜、萝卜、茄子、卷心菜、大豆、草苏铁等作物。
上文提到过,倭国当时的主要粮食是大米和小米,就连小麦都沦落到成为牲畜的口粮,种植的量很少,就其原因是倭国人还不知道小麦可以磨成面粉!真是暴殄天物,这是千兵卫知道此事后从嘴里蹦出来的话。小麦都成这样了何况那些蔬菜,种植的就更少了,只要是能种东西的土地农民就种大米或者小米,也不管适合不适合。
虽然当时的农min zhu要的食物包括蔬菜,确切的说是野菜,因为这些蔬菜不是特意种的,而是肚子饿时随机在地理挖的。千兵卫很不满这种情况,于是加入这条,让蔬菜的种植正规化。为此千兵卫还特意帮农户们挑选了品种优良的种子进行种植。
起初对于这条规定相关的农民是不愿意的,不过当最后一条规定出来后他们就曲膝接受了。
第六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定:每个月领主派专门的巡视官巡视(其实就是千兵卫带着小喽啰抽查),凡是被发现不按以上四条政令进行农活的农民,将被没收全年收成,如果一个村子多数人违反此令,村长等村官一律勒令切腹谢罪。
第六条规定可以说就是悬在农民头上的一把刀,逼迫着他们不得不按千兵卫的政策进行农事。
于是在历史上有着浓墨一笔的‘鹿池政令’在千兵卫强制镇压下强行施行了起来,至于结果怎么样,历史说明了一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