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解密(1/2)
事情其实并没有想象的复杂,就像人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死亡一样。
朝凤把那三个原本毫不相干的图案链接在一起,然后笑了笑。以嘉妃的性格,若那些商人只是卖个官,她自然不会在意。那么只能说明那商人的作用,远比这要大。
钱,权,和链接的桥梁,倒还真是有意思的组合。朝桌子上的痕迹冲的一干二净。
光是买官卖官一项,绝对不够那些老油条的胃口,想要的打通关节,真正的叫那些老东西办事,没有真金白银是绝对办不成的。可是钱从哪里来呢?
商人的地位一向不高,尤其是在颁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后,商人的地位就更加的低下了。甚至是“尽地力之教”和“禁技巧”,即发展农业,抑止手工业把工商之民视为社会一害,称作“五蠹”之一。
历朝历代的皇帝和百姓对商人这个群体存在很重的偏见,从始至终,对他们不待见,不给好脸色。夏高祖平定天下后,就明确要求,那些有钱的商人们即使再有钱,也不许显摆,不许穿丝绸做的好衣服,不许坐车出行,还要交纳更多的税收。
到了夏玄宗时期,对商人的禁锢更加苛刻,商人们的子弟不许参加科举考试,连奋发努力、报效祖国的机会都被褫夺了。
而那些掌握话语权的知识分子们,不管文章写得如何,但在公开场合,也绝不和商人们往来,起码表面上没有来往,仿佛和这些人一旦沾边,自己的名誉和前程从此就彻底完蛋,一辈子都无法抬头,八辈子都无法翻身。
老百姓更是以各种方式往商人的身上泼脏水,喜欢把龌龊不堪、让人丢脸的事儿(比如,男盗女娼、逼死佃农家的女儿之类的)往这些人身上联想。
江湖中那些以杀人越货为生的盗匪们,本来自己已经活得半人半鬼、死了不能入祖坟了,他们也竟然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比商人高,很有资格看不起靠劳动和智力求活的商人。
可是从商毕竟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在加上大夏的资源,交通都极其的方便。所以尽管商人们尽管活得很憋屈,但从来都没有消亡过。
大家嘴上骂、手上打,实际上也就是表达一下对“别人富、自己穷”的不忿之情,商人们要摇着拨浪鼓,送来吃喝用度的好东西,没见几个不兴高采烈地跑出来,争着抢着往商人们手里塞钱。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有钱了,自然就像要地位,而且若是真的能和王室搭上那么一星半点儿的关系,得到的可能不止是地位,还有更多的财富。何乐而不为?
至于那些武林人士,朝凤实在懒得终究了。看来嘉妃是真的急了,竟然不管好不好就直接招了进来,只怕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朝凤有预感,嘉妃的身边情况的进展,绝对不会像嘉妃自己打算的那么顺利,天有不测风云,天知道她什么时候就翻船了呢。
比起嘉妃,朝凤更在意的反而是张彬知。这张彬知很聪明,要不然也不会再做了这么多亏心事后,仍然相安无事。
张彬知这几年虽然没有升过什么官,但是却肯定捞了不少的财。而且他的日子,也未必比不上那些比他位高之人。
因为利益结成的同盟,一定也会因为利益而散开的。嘉妃,你处心积虑经营的这个同盟能维系多久呢?朝凤笑笑,突然竟有一些期待了。
在这个夜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可是却没有被人察觉。就像是永远也没有人知道,春天的第一片绿叶是从哪里发芽,盛夏的第一声蝉鸣从何处开始。但是这一切终会发展,发展到谁都不可能忽视的地步。
现在的一切都还为时尚早,但是隐隐约约的,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了。
今天的大夏分外的热闹,人们的脸上都带着新奇的笑容,欣喜的望着这来自异邦的队伍。
宫中挂上了只有逢年过节才用的彩灯,艳红红的在风中摇曳着,看起来分外的喜气。
“你听说了吗?那个匈奴的王也来了啊。”一个挂花灯小丫鬟偷偷的告诉自己的同伴。
“切,来就来了呗。有什么好新奇的。”一旁一个稍大点的丫鬟撇撇她,脸上全无兴奋“来了人了,只不过说明我们要干更多的活而已。”
“话可不是这样说的啊。”小丫鬟神秘的笑笑,然后把脑袋凑到同伴的耳边“你知道不,听说匈奴王长的极好,就是忻明世子都比不上的。”
大丫鬟狭猝的笑笑,轻轻地掐了掐小丫鬟“你这小浪蹄子,难不成是春心荡漾了?想要当王妃去?”
“说什么呢,你讨厌!”小丫鬟跺跺脚,不依的扑上你去,和那大丫鬟大闹起来“你个不要脸皮的,也不知道害臊,我看是你自己这么想吧。”
“你还狡辩?若不是你心里有这些龌蹉的心思,你又干嘛关心这些有的没的。”大丫鬟仗着自己年纪大些,个子什么的也高些,就用身子压着小丫鬟逗弄着。
“哎呀。你听我好好说。”小丫鬟扭动着身子,躲开挟制“听说匈奴王来迎娶位公主回去,这适合年纪的,只有长平,长乐殿下,你说会挑谁?”
“挑谁不挑谁的又与我们有什么干系?”大丫鬟撇撇嘴,转过身继续忙手上的活计,倒像真的是听厌了。
“怎么没有干系了?”小丫鬟见自己被忽视了,很是不甘心“若是主子都过去了,我们还不要过去陪嫁?听说西北可苦了,哪里有我们这里好。”
说道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