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征兵处汉人武风(2/3)
明知学校是免费的,但还是不想让子女入学。毕竟中小学虽免费,可不包食宿。征兵条例中加入了这一条,也让那些为了子女能够出人头地的贫困家庭不得不咬牙供养子女上学。五百年下来,教育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春秋季征兵,帝国并没有“独子不得当兵”一说。不过在征兵之时会在军籍上备注上这一条,军中编排军伍时会着重关照这些人,甚至在集训结束后就直接放在一些闲职上待到退伍。这点也让富家大户们对子女参军放心得很。而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却是不能接受的。他们让独子参军入伍可不是去吃闲饭的,而是希望他们在沙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啊。所以他们一般会央求注册官在军籍上备注一条,不需特别对待。注册官也会遵照其父母的意愿写上。偶尔还能收点红包,算是军中注册官的油水。
方仲和方人胥的军籍注册簿上就写了“不需特别对待”。贵族还是有贵族特权的,虽然来应征的人很多,但因着淮南侯府的关系,方仲和方人胥根本没有在外面排队。而是直接走了后门,办了手续。在库房领了军服后,方仲和方人胥就算入伍了。报名当天即要进入军营接受集训三个月,接着分配军伍,淮南驻军这里只会留下一小部分,大部分应征入伍的男子都会调到别的驻军去。以此来规避一些“某家军”的风险。
而在那场征兵中,唯一让沈云牢记的,是郡尉衙署登记征兵的地点旁,还有一个小房间,房间门口也写着“征兵处”,但却没有一个人去那里排队。沈云当时还想带着方仲他们往那里面走,以为是给贵族子弟准备的特别接待处呢!
幸好还有方誊这个明白人。直接把沈云从门口拉了回来,解释道:“这里是女兵征兵处!你一个大老爷们儿往里面闯什么?”
“啥?女兵?咱帝国还有女兵?”沈云惊得嘴巴老大。这可不是后世讲究妇女解放,现在的女人还将就相夫教子那一套的。
经过方誊的解释,沈云这才知道,帝国的确有女兵征兵处。这是圣祖皇帝立下的规矩,还规定,若家中没有儿子,只有女儿者。一样可以遣送适龄女子入伍。同时又规定,如遇特别征兵时期,应征者因故无法应征,亦可遣女子入伍。
沈云立即想到,这是圣祖皇帝为那些想享受兵役免税,又没有儿子的贫困家庭准备的。而后面那个规定,显然是想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典故。所谓特别征兵时期。肯定是帝国常备军团都打光了,必须动用预备役之时。不过真到了两百多万的常备军团都打光的时候,征一堆女兵来干嘛?去战场上搔首弄姿迷惑敌人?
当然,女兵征兵处自设立以来。还从没有遇到过特别征兵时期。女子当兵还真有点耸人听闻,即使五百年过去了,应征的女子还是非常少。更何况,女子入伍的规定比男子入伍的还要苛刻,检查期也更长,即使入伍了女兵也不能担任正面战场的冲锋陷阵,只能在后勤部门做一些细致类的工作。而因为风俗的关系,入伍退役的女兵一般都到了“老姑娘”的年纪,出嫁很不方便,所以五百年来,帝**中常备女兵建制,但人数却是寥寥。据说在圣祖时期曾有过一万两千人的红粉军团,后来逐年递减,现在这个军团还存不存在还两说。
反正沈云在征兵处待了一天,那女兵征兵处还是没开张。
领完军服被褥,沈云和方誊带着方仲、方人胥直接去城外的临时军营。这军营是淮南府乙等军团设立的,每年春秋征兵,淮南府乙等军团都会派第一军团第一师的一部前来协助,包括新兵的集训等等。
沈云还是没能进到军营里一窥究竟,在离军营还有三里左右时,军营就派了军人立下“生死门”。
“生死门”,是由十八个手持长戟战刀队伍组成的门形军阵。所有送亲人入伍的,到了这里就不能再往前了,应征者必须自己进去,然后马上剃发穿上军服,开始集训。
所谓“一入此门受君恩,生死福祸各由天。”入了“生死门”,就算是大汉帝国的军人,一切都与父母无关,而是将整个人都交给了皇帝,是生是死就看天意了。
“生死门”前,无数父母泪洒当场,老父倔强无语,老母却是抱着儿子不撒手。还有些已经结婚的小媳妇挺着肚子,或是抱着襁褓中的孩子。拉着小丈夫的手,不停哭诉。等哭够了,这些至亲之人又会从怀里掏出各式各样的护身符,佩戴在儿子(丈夫)的身上,同时边哭边说着祝福的话语,那场面让沈云都感觉有点酸酸的。
方人胥似乎想到了什么,也是一片默然。反倒是方仲。看着那片由刀剑组成的军阵很是兴奋,激动地对方誊和沈云说:“三哥,渊让兄,小弟这就参军了!你们回转吧!”
方誊凝重地朝方仲一点头,从怀里也拿出一块玉佩,交给他。说道:“这是父亲让我交给小弟的,一入此门,当思忠君报国,家中之事你无须操心挂怀!争取早日沙场建功,光耀门楣!”
“嗯,放心吧!我一定会当上将军的,我还要封侯呢!”方仲随手拿过。看了一下,高兴地对沈云笑着说,“渊让兄,到时候你可别羡慕哦!”
沈云心头的沉重被一扫而空,笑骂道:“滚你的吧,等你封侯,我都要封公了,到时你还要向我行礼呢!”
“哈哈。行。小弟等着那一天!”说完方仲摆摆手,提着装有军服被褥的行李,大踏步的朝军营走去。
而方人胥在深吸了几口气之后,也恢复了心情,朝沈云和方誊抱拳道:“人胥在这里与两位兄长告别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